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外傷血腫的中醫療法

外傷血腫的中醫療法

  外傷血腫一般指高處跌下、硬物撞擊或擠壓等引起皮下組織及小血管受到破壞而形成的以腫脹、疼痛為特點的組織內出血。屬中醫學的“瘀血”及“惡血”等范疇。

  【診斷要點】

  1.有外傷史。

  2.局部腫脹,皮膚完整但有瘀斑,疼痛劇烈,或皮下瘀血。

  3.較大的血腫按之有波動感。

  【中醫分型】

  1.瘀血型:局部紅腫焮熱、質軟或見瘀斑,疼痛劇烈,舌淡苔薄,脈弦數。

  2.凝滯型:局部漫腫或形成包塊,色暗質稍硬,脹痛,舌質暗或見瘀斑,脈弦緊或沉。

外傷血腫的中醫療法

  【治療方法】

  [方1] 鵝不食草(鮮全草)適量,米雙酒少許。

  [用法] 鵝不食草洗淨,揉爛後,蘸熱酒推擦患處片刻,然後將藥渣搗爛,外敷於患處,每日1~2次,連續推擦及外敷5~7日。

  [主治] 外傷腫痛。

  [方2] 石蠟。

  [用法] 取一瓷盤,依患處大小,將石蠟熔化倒入盤內,制成約2~3厘米厚的藥餅,冷凝到50℃左右時,敷貼於患處。每次治療30~60分鐘,1日1次。

  [主治]各型外傷血腫。

  [方3] 生草烏、澱粉(或麥面粉)、干姜各15克,厚樸30克,白胡椒、食鹽各5克,冰片3克。

  [用法]將上藥混合研極細末,加入適量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然後在炭火上加熱,待不燙皮膚時,用紗布包裹,貼敷於患處,繃帶包扎。每周1次。一般連用3次即愈。

  [主治] 跌打損傷、扭挫傷之腫痛。

  [注意事項] 外敷時藥物勿直接觸及皮膚,皮膚與藥物之間要用2~3層紗布隔離,上藥後如有劇痛、發熱難以忍受者及時取下,孕婦及月經期不宜采用。有皮膚破損及容易過敏患者禁用。

  [方4]赤小豆適量。

  [用法]赤小豆研末,與雞蛋清調和敷貼患處,1日1~2次。

  [主治]瘀血型外傷血腫。

  [方5] 紅花、赤芍、白芷、栀子、桃仁、乳香、沒藥各15克,大黃30克。

  [用法]將以上各藥共研細末,用酒(白酒或酒精均可)調成糊狀。將調好的藥外敷患處,為防止藥物脫落,減慢蒸發干燥,外用塑料紙包扎,干燥後取下,再加酒調敷。反復3~4次後去除之,如尚未愈,可另取上藥重新調

  敷,每日2~3次,多數在2~4日即愈。

  [主治]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方6] 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各25克,生蒲黃、生栀子、生大黃、生黃柏各24克,制乳沒、白芥子、當歸、川芎、骨碎補、五加皮片、姜黃各15克,生附子、北細辛、皂角刺、羌活、獨活、廣木香、紫丁香、甘松、山柰、麻黃各12克。

  [用法] 以上諸藥共研成極細粉,儲放在密封的瓶內備用。用時把藥粉同醫用凡士林或雞蛋清或蜂蜜或菊花露調成軟膏狀置放在缽內待用。將調成的軟膏,根據損傷的不同部位,均勻地平攤在紗布上,外敷在傷處,繃帶包扎。每隔3~5天換藥膏1次。

  [主治] 跌打損傷,局部腫脹疼痛青紫。

  [方7] 五倍子。

  [用法]選取發亮而中空的五倍子,研細末密封入瓷瓶或玻璃瓶中貯存,備用。用適量的藥物末和米醋調成糊狀,均勻地塗在腫處。蓋上稍大點的塑料薄膜。加壓包扎,1~2天更換1次,一般1~2次即痊愈。

  [主治]跌打損傷所致局限性瘀腫。

  [方8] 生栀子、明乳沒、生大黃各等量。

  [用法] 上藥共研為末,新傷調蜂蜜或雞蛋清成糊狀,外敷患處,范圍較大於腫痛面積,藥厚約0.5厘米,再用紗布包扎,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病愈為止。對於陳舊性挫傷或宿傷,則用熱酒調敷。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止痛之效。

  [主治] 新舊外傷。

  [注意事項] 患處有破損者禁用。

  [方9] 三黃南星膏:大黃、黃連、黃柏、南星、栀子各50克。

  [用法]將上藥研成細末,加在125克熔化的凡士林中,攪拌均勻,即成三黃南星膏,裝入罐中,備用。用時根據創傷部位面積大小,將三黃南星膏攤於紗布上,急貼患處,塗攤范圍應大於創傷范圍2~3厘米,再用膠布貼緊或繃帶扎緊,1天後可啟視損傷部位消腫情況,酌情再用藥至腫痛消失為止。

  [主治]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扭傷、挫傷)。

  [方10] 當歸、羌活、乳香、沒藥各60克,黃酒1斤。

  [用法] 研細粉,將藥粉分別裝在4寸寬、6寸長的兩個布包裡,上鍋蒸約10分鐘,取出包外塗黃酒,趁熱敷患處。每日早、午、晚各1次,7天為1療程。

  [主治] 摔傷、扭傷疼痛。

  [方11] 生栀子90克,白芷30克,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細辛、土鱉蟲、制乳沒、紅花、當歸尾各9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烘干後研為細末,用饴糖加開水拌勻後,置瓷缽中備用。用時取適量外敷患部,每隔3天換藥1次。

  [主治] 急性扭傷。

  [方12]食鹽、生姜各適量,米雙酒少許。

  [用法]將生姜洗淨搗爛,與食鹽拌勻,放入鍋內炒熱,用布包好,乘熱蘸米雙酒,然後熱熨患處,每日2~3次,每次熱熨20~30分鐘,連續熨5~7日。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方13]桃仁9克,紅花6克,沒藥、乳香各9克,大黃30克,血竭6克,白芷9克。

  [用法]將上藥研成粉末,以適量藥粉(視傷口范圍而定)加少量面粉、溫開水調好,敷傷處,每2日換藥1次。

  [主治] 急性扭傷,疼痛,腫脹。

  [方14]紫荊樹根皮1000克,大黃400克,兒茶100克,無名異200克,紅花100克,蜂蜜適量。

  [用法] 將前五味藥共研細末,細籮過篩,然後加入蜂蜜適量,裝瓶備用。將調好的糊狀藥,均勻地覆蓋患處。

  [主治]跌打擠壓傷所致皮下瘀血。

  [方15]桃仁、栀子、玉竹參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物混合,研為細末後,用白酒、水各半調成糊狀。將調好的糊狀藥均勻地覆蓋在患處紅腫面上,厚度3~4毫米(如骨折待固定後再敷),外用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一般敷3~5次即告痊愈。

  [主治]軟組織損傷(閉合性軟組織、腕關節及踝關節扭傷)。

  [方16]川烏、草烏、麻黃各50克,炙馬錢子、土蟲、紅花、乳香各1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裝瓶備用。白酒調敷患處。

  [主治]扭挫傷。

  [方17]乳香、沒藥、白芍、川烏各3克,桃仁、杏仁、骨碎補各10克,韭菜子5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次取鮮山藥汁或雞蛋清適量調膏敷患處。

  [主治]跌打勞損扭挫。

  [方18]杏仁5克,栀子5克,紅花、蟬蛻各1克。

  [用法]將上藥研細後均勻地敷於傷處,其厚2~4毫米,用紗布或繃帶固定。隔日換藥1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

  [主治]跌打腫痛。

  [方19]生大黃100克,丹參60克,紅花60克,元胡40克,冰片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共研細末,過篩。用時以蜂蜜與75%酒精各半,調其藥粉為糊狀,均勻敷於患處,再以繃帶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主治]軟組織損傷。

  [方20]栀子60克,大黃、乳香、沒藥、一枝蒿各30克,樟腦餅7克。

  [用法]將上藥入瓶,加白酒適量(以淹沒藥物為度)浸泡2周,密閉。用時外敷,用敷料、膠布固定。敷藥范圍與疼痛面積大小相應。

  [主治]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方21] 血竭、大黃、黃柏各150克,土鱉、廣木香各100克,乳香、沒藥、兒茶、生川烏各50克。

  [用法] 將上藥分別研末,再加冰片30克混合拌勻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和醋適量調為糊狀,傷在24小時之內者,直接將藥敷於患處,如已超過24小時,須將藥加熱並入少許白酒再敷,最後用紗布、繃帶包扎。

  [作用] 消腫止痛。

  [主治]血腫。

  [方22] 白背三七鮮葉適量。

  [用法]將新鮮白背三七鮮葉適量搗爛,外敷,用大片狀樹葉蓋在藥上,

  用繃帶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主治] 急性扭挫傷。

  [方23]乳香、沒藥、莪術、川芎各300克,紅花400克,孩兒茶300克,栀子200克。

  [用法]將上藥烘干,研細末,備用。用時取適量加少量液體石蠟調藥成糊,敷在患處,厚度0.5厘米,每日1次。

  [主治]急性軟組織損傷。

  [方24] 活血散:乳香、沒藥、羌活、獨活、香附、炒甲珠、自然銅、木瓜、當歸、續斷各15克,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白芷、蘇木、小茴香各10克,細辛6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過篩混勻,即成活血散,備用。用時將活血散用生菜油調勻,以壓痛點為中心,局部外敷包扎。用量10~20克,一般以能覆蓋瘀血面為准。3日為1療程。

  [主治] 軟組織扭傷。

  [方25] 大蔥白(鮮)60克,花椒12克,冰片2分。

  [用法]將蔥白搗成泥狀,花椒、冰片研成細粉,再將三藥拌勻。將患部用水洗淨,擦干,將該藥敷上,厚度視患部大小而定,用敷料包扎,每24小時換藥1次。包扎不宜過緊。

  [主治] 跌打損傷所致的踝關節扭傷,局部紅腫,瘀血。如有骨折及皮膚破裂者不宜采用。

  [方26] 黃柏3克,石膏粉1克。

  [用法] 用30%樟腦酒精適量,將上藥調成糊狀,按患部面積大小取藥,最好現用現配,1次用完。先將患部用溫水冼淨擦干,敷藥後上面蓋1層油紙防止干燥,然後用紗布或繃帶包扎。

  [主治]適用於踝、膝、腕、肘、指等關節扭傷之初期。

  [方27]栀子、雄黃、烏藥(比例為2:0.5:1)。

  [用法]將上藥碾成細末,和勻,裝瓶備用。用時將藥加入適量的面粉,再以白酒調濕外敷患處(約敷藥1分厚,外以塑料布包好),每日換藥1次(換藥時可將前1次所包過之藥末取下調拌白酒,故1劑可連用數次)。

  [主治]跌閃損傷,關節扭傷、脫位,骨折。

  [方28]鮮密蒙花葉適量。

  [用法]密蒙花葉以嫩為佳(鮮用或陰干備用,用量視病情而定),加香油適量浸潤搗絨,立即外敷患處,每日或隔日1劑。

  [主治]創傷。

  [方29]鮮酢漿草(斑鸠草,酸味草),用全草。

  [用法]將鮮草用冷水洗淨,加少許食鹽,搗爛成漿,裝入瓶內備用。用酢草漿直接敷於患處,表面用1~2層紗布或1層塑料薄膜包扎。亦可把酢漿草包於2層紗布之間敷於患處,外面再用1層塑料薄膜包扎。

  [主治]扭傷、血腫、感染、靜脈炎等。

  [方30]赤芍、續斷、澤蘭、紫荊皮、生栀子、白芷、生南星、川烏各等分。

  [用法]按膏藥制法制成膏,敷貼於患側。

  [主治] 外傷性軟組織損傷。

  [方31] 赤小豆100克,冰片粉1.5克。

  [用法]將赤小豆研成極細末,加入冰片粉,調勻密封備用。用時先將赤小豆粉末用自來水或井水調成糊狀,然後均勻地攤敷在紗布或麻紙上,厚約0.5厘米,敷於患處。每12小時或24小時換藥1次,如有張力性水疱,應妥善保護,防止繼發感染。

  [主治] 軟組織損傷。

  [方32] 茅膏菜球根(鮮)1~3顆。

  [用法]將上藥杵碎放在膠布上,敷於患者最明顯的壓痛點(即阿是穴)以及附近經穴上,外敷6~8小時後除去。

  [主治]關節炎及跌打損傷。

  [方33]榕樹葉、蓖麻葉各適量,生姜2~3片。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搗爛,然後加適量75%酒精拌勻。按患部大小,藥量可以酌情增減,外敷患部,每日1次。

  [主治] 急性關節扭傷和肢體軟組織挫傷。

  [方34] 生地黃、生半夏各30克(二味藥鮮者更佳),紅花1克。

  [用法]將上藥打爛如泥備用。患部進行常規消毒,視傷面或裂口大小,將藥膏敷患處包扎,2天換藥1次,一般2~3次可愈。

  [主治]外傷性血瘀腫痛。

  [方35] 煙絲、酒糟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搗攔外敷患處,用量視患處的大小而定。1次敷藥後無需換藥。

  [主治]扭挫傷腫痛。

  [方36]紫丁香根9克,川芎9克,防風9克,當歸9克,白芍9克,桂皮6克,紅花3克,升麻6克,山柰9克,麝香少許。

  [用法]上藥研末,和蔥頭搗敷患處,醋浸濕紙蓋上,熨斗熨之。1日3~5次,7天為1療程。

  [主治]跌打損傷腫痛。

  [方37] 馬錢子(燙洗,去皮毛,油炸成焦黃)6克,麻黃、乳香、沒藥各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另用陳小米60克(置瓦上焙焦,以用兩手指能將小米研碎,小米中無黃色為度)研細末,和入上藥,以冷開水調勻,敷於患處,用橡皮膏固定,一般每天敷藥1次。

  [主治]頭部外傷性血腫。

  [方38] 川續斷、山藥、當歸、浙貝、乳香、沒藥各30克,黃芩、獨活、生蒲黃各36克,黃柏、大黃各48克,冰片1.8克,樟腦3.6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冰片、樟腦另研密貯)。用時取適量加水調成糊狀,煮沸後兌白酒少許調勻,攤於紗布上,再取冰片、樟腦末少許,撒於藥面上,趁熱敷於患處,外加繃帶包扎,每日換藥1次。

  [主治]急性關節扭傷、體表軟組織挫傷。

  [方39] 白芷、大黃、花粉、銀花、蒲黃各12克,乳香、沒藥各9克,炮山甲、廣木香各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所剩粗末用50%酒精適量浸泡24小時過濾去渣。應用時取藥粉1份,酒精浸泡液1份,調成糊狀,外敷患處,外加

  塑料薄膜覆蓋,紗布包扎。每日換藥1次。

  [主治]急性軟組織損傷、關節扭傷。

  [方40] 黃柏、生半夏、五倍子、面粉各等分,食醋適量。

  [用法]先將面粉與五倍子共炒至熟,置冷後與余藥共為細末,過籮即成,貯瓶備用。使用時加入適量食用醋,調成糊狀,或火煮熟即泥膏。將本泥膏塗於損傷處的皮膚上(范圍應大於損傷面積),其上蓋以白麻紙4~5層,再用膠布或繃帶固定。1~2天換藥1次。

  [主治] 閉合性軟組織扭挫傷。

  [方41] 生栀子20克,明乳香15克,生大黃6克,淨桃仁各6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新傷用雞蛋清調敷患處,超過1個月的陳舊性扭傷,則用陳酒調敷,調藥厚度約3~4毫米,外面覆蓋塑料薄膜或不吸水紙,12小時取下,敷後局部皮膚呈青紫色,5~7日可消。一般新傷敷1~2次即愈。陳舊性及傷勢較重者,隔3~4天,可再敷。上藥1料可用2~3次,如扭傷面積大,按比例增加用量。

  [主治] 四肢扭挫傷。

  [方42]生川烏、生草烏、生大黃各500克,甘松250克,制乳沒500克,紅花、香白芷各250克,全當歸500克,生山栀1000克,山柰250克,王不留行子500克,血竭、樟腦各25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用蜜糖30%,高粱酒70%,調拌如厚糊狀,攤於紗布或紙上,敷貼患處。

  [主治] 傷折瘀血凝塊,腫脹疼痛。

  [方43] 生栀子9克,紅糖少許。

  [用法]將生栀子研碎後,加紅糖少許,米飯少許,搗勻粘貼患處,1小時後痛可減輕,一般可貼24小時,皮膚呈青紫色,腫漸消,再貼1~2次即愈。

  [主治]外傷血腫。

  [方44] 生軍30克,五倍子20克,生栀子30克,白及15克,柑子葉30克,芙蓉花葉30克。

  [用法]取生姜適量煎汁調上述諸藥所研制成的藥粉,敷於患處,1日1次。

  [主治]瘀血型外傷血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