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屬於骨科常見疾病,造成骨折的原因很多,摔倒、撞擊、骨質增生,都會引骨折後患者出現腫脹,不能活動等明顯症狀,通常骨折分為早、中、晚三期下面骨折後病人的飲食調理:
早期(骨折後1~2周): 臨床表現:患者出現瘀斑、疼痛屈伸不利、有瘀斑苔薄黃,有瘀點脈弦。 發病機制:受傷部位骨斷筋傷,氣滯血瘀,瘀血腫脹,經絡不通; 治療方法:可有攻下逐瘀、清熱涼血、補氣攝血; 食療原則: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為主如蛋類、豆制品、廋肉、青菜、水果、番茄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用枸杞子,田七,精豬肉、小油菜、面粉,需要注意的是要選用三年左右的母雞、枸杞子、田七炖制枸杞田七雞湯湯肉並進連服7-10天;或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炖熟爛服用;也可用三七片12克、生地30克、大棗4枚、瘦豬肉300克炖制服用祛瘀生。 中期(骨折後3~7周) 治療方法:和營止痛、接骨續筋; 食療原則:飲食由清淡轉為適當高營養補充加大接骨續筋、補益氣血之力促進骨折早期愈合。飲食上有動物肝髒、香菇和補充多含維生素A、D蛋白質食物。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250克炖煮1小時以上或黨參25克、杞子15克、淮山25克、豬脊骨500克、雞胠100克炖煮湯肉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