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骨折的中醫飲食調護!

骨折的中醫飲食調護!

   骨折屬於骨科常見疾病,造成骨折的原因很多,摔倒、撞擊、骨質增生,都會引骨折後患者出現腫脹,不能活動等明顯症狀,通常骨折分為早、中、晚三期下面骨折後病人的飲食調理:

  早期(骨折後1~2周):     臨床表現:患者出現瘀斑、疼痛屈伸不利、有瘀斑苔薄黃,有瘀點脈弦。     發病機制:受傷部位骨斷筋傷,氣滯血瘀,瘀血腫脹,經絡不通;     治療方法:可有攻下逐瘀、清熱涼血、補氣攝血;     食療原則: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為主如蛋類、豆制品、廋肉、青菜、水果、番茄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用枸杞子,田七,精豬肉、小油菜、面粉,需要注意的是要選用三年左右的母雞、枸杞子、田七炖制枸杞田七雞湯湯肉並進連服7-10天;或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炖熟爛服用;也可用三七片12克、生地30克、大棗4枚、瘦豬肉300克炖制服用祛瘀生。     中期(骨折後3~7周)     治療方法:和營止痛、接骨續筋;     食療原則:飲食由清淡轉為適當高營養補充加大接骨續筋、補益氣血之力促進骨折早期愈合。飲食上有動物肝髒、香菇和補充多含維生素A、D蛋白質食物。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250克炖煮1小時以上或黨參25克、杞子15克、淮山25克、豬脊骨500克、雞胠100克炖煮湯肉共進。 骨折的中醫飲食調護!   骨折後期(8周以後):     臨床表現:骨折未愈常伴氣血虛弱、筋骨萎縮、肢體乏力、骨折日久、氣血瘀阻、肢體僵硬、舌淡苔少、脈弱;     發病機制:氣血虧虛、肝腎不足;     治療方法:益氣補血、滋肝補腎、舒筋活絡、強筋壯骨為主。     食療原則:補益肝腎、氣血促進骨痂生成。     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余兩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1療程,共用3-4個療程。     患病期間的飲食忌生冷(冷飲、冷食、大量生蔬菜、水果等)忌粘滑(糯米、大麥小麥制作的米面食品)忌油膩(肥肉、菜油、油炸食品、乳制品)忌腥膻(海魚、無鱗魚、羊肉狗肉等)忌辛辣(蔥、姜、蒜、辣椒、花椒、酒等)。     專家提醒:骨折後通過中醫三期辨證、飲食調理,更加科學並有輔助治療,促進骨折愈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