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骨質疏松中醫療法

骨質疏松中醫療法

  臨床表現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松症時,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3、骨折

 骨質疏松中醫療法

  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質疏松中醫療法

  一、補腎壯骨法根據“腎主骨”的中醫學理論,腎虛是骨質疏松的發病關鍵,故治療宜補腎壯骨,若腎精充足,則筋骨堅硬有力。有楊氏等選擇退化期骨質疏松症患者11例,按臨床表現分成腎陰虛和腎陽虛型,分別用左歸丸及右歸丸加減治療,連服2個月,結果9例腰背痛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用X線顯示骨密度明顯增高者6例。

  王氏等用補腎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車、澤瀉、龍骨等治療更年期婦女骨質疏松症,服藥3個月後,患者撓、尺骨骨礦含量均較治療前增加。梁氏等以續斷、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補、熟地等治療58例,腎虛症狀明顯改善,且骨密度平均值略有回升,其中尺、桡骨骨礦物質含量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對照組呈進行性減少。

  由以上臨床案例表明從腎論治骨質疏松症不但使腎虛症狀明顯改善,且骨礦含量、骨密度等指針的檢測亦可得到改善,證實了補腎中藥對治療骨質疏松症效果優良。

  二、益氣健脾,活血調肝脾虛則腎精虧虛,骨骼失養,骨骼脆弱無力,以致發生骨質疏松症。故治療宜補氣活血、健脾調肝。日本金井成行用加味歸脾湯治療骨質疏松症,顯示對骨鹽量增加明顯,可使貧血及更年期指數改善。

  我們看完了以上的內容以後,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了骨質疏松的中醫治療原則有哪些了,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應對,多了解相關知識,平時要多做一些預防方面的工作,還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總是熬夜,讓自己過於勞累。

  如惡化做好骨質疏松飲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體質是越來越弱,有很多老年人都出現了骨質疏松等現象。而一旦患上骨質疏松,患者的身體與生活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為了早日擺脫骨質疏松的折磨,患者們就要積極接受治療同時可以多吃一些藥膳。

  1、豬皮湯豬皮適量,洗淨,切塊,加水煮開去浮沫,入蔥、姜適量,煮爛熟,加調料食用。適用於老年骨質疏松、營養不良、貧血等。

  2、鯉魚湯活鯉魚1條,去鱗、鰓及內髒,加蔥末、姜末、料酒和鹽,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湯白魚爛,分次飲用。適用於老年骨質疏松、腎炎水腫、黃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糖尿病等。

  3、烏豆豬骨湯烏豆黑豆20~30克,豬骨200~300克豬排骨150~200克。將烏豆洗淨、泡軟,與豬骨同置深鍋中,加水煮沸後,改文火慢熬至爛熟,調味後飲用。有補腎、活血、祛風、利濕之功效。適用於老年骨質疏松、風濕痺痛等。

  4、山藥杞子甲魚湯懷山藥10~15克,枸杞子5~10克,甲魚1只約500克。甲魚放入熱水中宰殺,剖開洗淨,去內髒,與各用料一起炖熟,加入姜、鹽、酒少許調味,即可享用。有滋陰補腎、益氣健脾功效。適用於陰虛偏勝的骨質疏松症患者。

  5、桑葚牛骨湯桑葚子25克,牛骨250~500克。將桑葚子洗淨,加酒、糖少許蒸制。另將牛骨置深鍋中,水煮,開鍋後撇去面上浮沫,加姜、蔥再煮。見牛骨發白時,表明牛骨的鈣、磷、骨膠等已溶解到湯中,隨即撈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子,開鍋後再去浮沫,調味後即可飲用。此方有滋陰補血、益腎強筋之功效,適用於骨質疏松症、更年期綜合征。對肝腎陰虧引起的失眠、頭暈、耳聾、神經衰弱等也有療效。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最為常見的病症,如果預防工作做得不好就會給生活增添很多的麻煩,平時生活上多注意一些骨質疏松的保健,可以減輕骨質疏松的病情,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療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保健還需要注意飲食調配,多吃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蛋類、瘦肉、家禽肉和魚蝦等,及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蘿卜、芥菜、卷心菜、甘藍和各種豆制品等,減少食鹽攝入,以保存體內鈣質,同時注意補充鎂和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