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療法是指醫者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的撓側面,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之手法。具有調和陰陽、養陰清熱、調理髒腑、祛滯消積之功效。
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有“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布區又為髒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髒腑 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髒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 腸的吸收功能。
所謂介質,實際上是在捏脊時施用於體表的物質。如粉劑、油劑、膏劑等。應用介質不但可以加強手法的作用,提高療效,而且還可以起到潤滑和保護皮膚的作用,並且通過滲透到皮膚對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蔥姜水性味辛溫,有通陽解表、溫中行氣作用。適用於風寒所致感冒、頭痛及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
2.酒精性味辛甘溫,有散寒通絡、開竅通滯作用,發燒者可降溫。適於寒證、瘀證及小兒退燒時用。
3.薄荷水性味辛涼,有散風退熱、解毒通表、清涼祛暑作用。適於治療一切熱證,尤其是夏天時使用,可解風熱邪毒。
4.雞蛋清性味甘鹹平,有補益脾胃、潤澤肌膚、除煩退熱、豁痰開竅、消腫止痛之效。適於牙腫齒痛、腮腺炎、疳積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