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足跟痛是骨質增生的表現嗎?

足跟痛是骨質增生的表現嗎?

  最近有網友咨詢,跳了一段時間的廣場舞卻出現了足跟痛,不紅不腫,就是一走一跳就疼痛難忍。這時候去醫院一拍片,哦,原來是足跟長了“骨刺”(骨質增生)了。足跟痛是因為骨質增生引起的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跟痛症。

  跟痛症以跟下痛最常見

  跟痛症以中老年人及體重較胖者多發,是足底進筋膜受到長期、持續、過大地牽拉而在足跟處發生慢性勞損,導致慢性炎症,出現疼痛。跟痛症的特點是起病緩慢,行走之初局部疼痛,行走困難,堅持短距離行走數分鐘後疼痛緩解,長距離行走後疼痛加重。可一側或兩側發病,可分為跟內痛、跟後痛、跟下痛,以跟下痛最常見。跟骨側位X 線片可能看見跟骨底面結節前緣有大小不等骨質增生,即骨刺。

  跟痛症與骨質增生沒必然聯系

  勞動強度大、走路較多、體重過重、足超負荷負重,足底筋膜勞損機會也就會相應增多,跟痛症較易發生。現在普遍認為跟骨骨刺只是跟痛症的可能原因,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關系,不能錯誤地認為跟骨骨刺等同於跟痛症。但是跟骨骨刺一旦形成勢必對周圍腱膜、足跟脂肪墊形成潛在刺激,累積性刺激造成跟骨骨刺周圍組織水腫增生增厚,進而刺激神經成為跟痛潛在致病因素。

  西醫治療跟痛症

  1 肢體鍛煉:主要包括足底筋膜牽拉和跟腱牽拉鍛煉。由於足底筋膜牽拉有助於炎症的消退,每天反復的牽拉跟腱、足底筋膜是減輕跟痛症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足跟痛是骨質增生的表現嗎?

  2 使用足底墊、跟骨墊,能減少或分散跟骨撞擊的應力,緩沖和支撐跟下的纖維脂肪組織從而起到治療跟痛的效果。

  3 肢體固定:疼痛嚴重時,可用夜間夾板或石膏托固定踝關節背伸5°~10°,以免使足底筋膜在夜間痙攣,晨起活動時引起疼痛。

  4 體外震波治療:此療法可促進足跟處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了局部炎症的減退,是治療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5消炎鎮痛藥物:主要是非甾體消炎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對大多數跟痛症的急性疼痛發作和長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類藥物胃腸道反應比較強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6 局部封閉:當大多數保守療法失敗時,許多臨床醫生借助於此療法。本療法短期內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可能引起足底腱膜、跟腱斷裂及足跟脂肪墊的退化,所以需慎重使用。

  7 手術療法,極少數患者經過6 個月以上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采用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有軟組織松解、跟骨骨刺切除。骨刺切除不是手術治療的首要目的,但是在做軟組織松解手術同時將跟骨骨刺一並切除還是有必要的。

  中醫治療跟痛症

  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痺”范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

  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

  中醫分析類型

  一、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足跟痛是骨質增生的表現嗎?

  腎精虧虛也可導致足跟痛,稱為腎虛性跟痛症。平時注意調節飲食和生活方式,調節情志,補肝腎、壯骨舒筋。中醫膏藥足跟痛安.康.膏法,可滋養脾胃,活絡經絡,消炎鎮痛,消除無菌驗證的作用,成為目前較多的選擇。為治療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