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中醫妙方讓您脖子變輕松

中醫妙方讓您脖子變輕松

  現在人長期坐在電腦前,脖子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很多人年紀輕輕頸椎就勞損了,左右扭動的時候,“咔咔”作響,不堪重負。中醫推薦幾款方劑、按摩方法等,讓您的脖子不再僵硬的發出聲音。

中醫妙方 讓您的脖子變輕松

 

  落枕是頸椎病的信號

  落枕,說明頸椎周圍的韌帶已松弛,失去了維護頸椎關節穩定性的功能,這稱為“頸椎失穩”,而且椎關節已可能發生“錯位”,可累及椎間盤,使骨質增生加速,發展成頸椎病。

  按照以下兩種方法,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自己的頸椎是否有問題:

  1、檢查頸椎活動度:把頭緩慢向各個方位旋轉,看頸部是否出現疼痛。

  2、檢查頸椎出毛病的部位:微微低頭,從最突出的第七頸椎開始往上,手輕輕地按壓頸椎及左右兩側。

  如果出現壓痛,或者摸到條鎖狀、砂粒狀的硬塊,可能就是頸椎問題的所在。

  傳統中醫辨證治療頸椎病

  傳統中醫對頸椎病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通常中醫將頸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氣血兩虛夾淤型: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頸部酸痛,身軟乏力,有時也感到雙肩疼痛。舌淡紅或舌淡胖邊緣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療時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絡、醒腦寧神為主。

  2、寒濕阻絡型: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主要表現為: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部感到僵硬,無法順暢地轉頭,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療時以祛寒除濕、溫經活血、通絡止痛為主。

  3、氣陰兩虛夾淤型: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經常眩暈,嚴重的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也視物旋轉,伴有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不穩,或煩躁易怒,心悸氣短,咽干口苦,失眠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療時以益氣養陰、調和氣血、安神醒腦為主。

中醫妙方 讓您的脖子變輕松

  中醫推薦妙方

  1、中藥

  中藥外敷法:當歸、川芎、葛根、紅花、白芷、羌活、乳香、沒藥、伸筋草、大腹皮、澤瀉、丹參、透骨草、威靈仙、熟地黃各50g,桂枝、麻黃、白芍、川烏各30g,細辛25g,全蠍20g。先將上述諸藥共研成細末,混勻,每次取50-100g,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鐘後外敷於頸後部,敷藥後用燈照射30分鐘,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

  中藥泡酒外塗法:威靈仙50g,當歸、細辛、乳香、姜黃、丹參、白芷、透骨草、自然銅、木瓜各15g,三七10g,冰片、紫草各5g,蜈蚣3條。先將上述諸藥浸泡於2000ml的75%酒精中,4天後過濾,藥液裝瓶收貯,過濾後的藥渣再用2000ml的75℅酒精浸泡4天後再次過濾,再將兩次制成的藥液混合攪勻即可。用時取藥酒適量揉塗增生椎體所對應的頸部兩側及肩背部軟組織,每天3次。

  中藥托敷法: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將上述諸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放入瓷盆內,加水煎煮30分鐘,稍放涼,托敷患部,每次30分鐘,每天2次。每劑藥可連用2天,15天為一療程。

  2、按摩推拿

  推拿: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下。

  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旋轉角度不可過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家庭自我按摩:下面幾個治療頸椎的按摩療法,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在家裡配合治療。

  (1)用大拇指先按壓大椎穴,然後再輕輕按揉;取大椎穴時把手放在頸後,低頭時位於最高隆起處骨頭的下方凹陷處,即為大椎穴。

  (2)用雙手指腹部在風池穴點按l~2分鐘。風池穴位於頸部,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即發際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

  (3)用拇指指腹揉按小指掌指關節後的赤白肉際,這裡是手部肩關節反射區。揉按手部的肩關節反射區,能改善肩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起到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