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風濕性關節炎食療過程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病情辨證治療,根據病因采用祛風散寒、清熱除濕的食物進行食療,並可以結合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口味及病情的變化調整食物。只有正確指導患者選擇合理的飲食,才能更好的發揮食養的功效,對於疾病的恢復才有幫助。
風濕性關節炎,中醫稱旭痺等,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狀為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變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為:風寒濕熱邪侵入機體,流注經脈,留於關節、肌肉、筋骨,進而阻塞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滯,不通則痛;經絡閉阻,則關節腫脹,病久成瘀,而致血停為瘀、濕凝為痰,痰瘀互結則關節畸形;閉阻日久,經久不愈傷及正氣,累及肝、脾、腎等髒腑。其病本在肝、脾、腎,其標在經絡、筋肉、關節,病性虛實夾雜。由於其致畸和致殘率較高,是臨床常見的疑難病之一,而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已顯示出安全、簡便、經濟,毒副作用小的優勢,各種新型針灸治療方法也已被廣泛運用於臨床。
以上結果表明,中醫能夠有效控制炎症,改善關節功能,改善疼痛及腫脹的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中醫治療對於延緩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進展有一定潛在價值,鑒於當前西醫尚未發現能夠控制風濕性關節炎病情進展的有效藥物,中醫此方面的潛在優勢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