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它的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制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同時,骨骼形態的差異也會造成骨密度的差別和骨折風險的高低不同。
髋部骨折(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好發於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在股骨近端常用的骨骼形態學測量角度與長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髋關節軸向長度、股骨頸軸向長度、股骨頭直徑、股骨頸寬度、股骨頸干角、股骨干寬度。不同的人種之間的骨骼形態也存在較大變異,而這也是造成不同人種骨折發生率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Jonny醫生在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對東南亞亞齊族的股骨近端形態進行研究,試圖了解影響股骨頸骨折的局部形態學危險因素。
作者在2013年5月至8月進行了一項交叉配對研究,納入標准為女性45歲以上股骨頸骨折、Singh指數小於3、絕經後婦女、低能量損傷。排除標准為高能量多發損傷、口頭或書面不配合研究、長期臥床、因為其他疾病而骨質疏松、年齡小於45歲。從385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選取3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組,另外選取32例非骨折女性作為對照組。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為長期臥床等原因而被排除,從而另外選取5例患者納入研究組。
患者的年齡在50-89歲之間,一半以上患者年齡在64歲以上。測量納入對象的髋關節軸線長度HAL、股骨頸軸線長度FNAL、股骨頸干角FNA、股骨頸寬度NW。股骨頸骨折患者的HAL、FNAL、FNA、NW平均為90.2±8.6mm、77.2±7.3mm、131.7±6.2°、32.3±3.4mm。非骨折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分別為88.4±9.4mm、76.2±7.9mm、131.5±7.38、29.8±3.3mm。
統計學分析以及按年齡段分組後的分析顯示:股骨頸寬度NW是影響股骨頸骨折的唯一重要因素,股骨頸寬度越大,越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而髋關節軸線長度HAL、股骨頸軸線長度FNAL、股骨頸干角FNA、年齡與股骨頸骨折之間並無顯著聯系。
核心提示
雖然該項研究未納入患者的身高體重指數、吸煙飲酒史等其他可能影響骨質疏松和股骨頸骨折的因素,樣本量也較少,存在一定缺陷。但是這項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和借鑒,股骨近端的形態學特點會影響到骨折的發生風險。我國人口數量巨大,老齡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出現更多的股骨頸骨折,盡早開展中國人群的相關研究,評估和干預相關骨折風險,有助於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和醫療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