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骨折之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骨折之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骨折使得患者的身體活動受到限制,如果強行活動或是得骨折部位再次受傷,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護理,當然適當的體育鍛煉時必不可少的,促進骨骼代謝,加速生長,才能早日遠離骨折給患者帶來的不便,那麼骨折之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呢?

  1、 功能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骨折愈合。

  當肌肉收縮時對組織壓力增高,推動靜脈血回流;而肌肉松馳時對組織壓力降低,使更多的小動脈及毛細血管開放,從而改善局部肢體軟組織和骨髂內的血流,這樣就可減輕骨折局部軟組織的腫脹,同時在血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促進骨痂生長,使新生的骨痂很快地具有正常骨髂的功能,促進骨折的愈合。據觀察,早期采用功能鍛煉者骨痂的形成時間比不進行鍛煉者縮短1/3,而且骨痂生長良好。

  2、 功能鍛煉可促進骨髂代謝,提高骨質修復能力。

  骨組織由骨細胞和骨基質組成。骨組織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骨組織釋放的鈣進入血漿,血漿中的鈣又沉積於新骨之中,如此循環不止維持動態平衡。骨折後若肢體固定不動,骨鈣釋放的多補充的少,造成骨質中的鈣丟失,久而久之會使骨質疏松。因此,骨折固定後要及早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骨折的新陳代謝,提高修復能力,防止骨質疏松。

  3、 功能鍛煉可減輕骨關節粘連,防止骨關節僵硬。

  關節內的骨膜,在關節活動時,關節腔內的滑液不斷地循環,可防止粘連。骨折後關 節被固定,影響了關節活動,折疊的滑膜易粘連在一起,形成關節的粘連。若傷後不及時活動,又可因關節周圍軟組織的血腫逐漸被肉芽組織所代替,形成瘢痕而造成關節僵硬。所以及早進行功能鍛煉,可以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軟骨營養,牽伸攣縮和粘連組織,有效地減輕關節粘連和預防關節僵硬,保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

  4、 功能鍛煉可加強肌肉力量,預防肌肉用性萎縮。

  及早進行功能鍛煉,可以使局部血管擴張,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纖維增粗,有效防止廢用性肌萎縮的發生。

骨折之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四個時期出發為您闡述骨折的鍛煉。

  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余,此時骨折並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局部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松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回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第二階段:骨折3—4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接,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松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煉,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松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第三階段:一般在傷後5—7周,這時局部軟組織已恢復正常,骨折部位已有足夠的骨痂生長,骨折已接近臨床愈合標准。在這階段裡,患者除了不宜進行不利於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關節活動外,可以作患肢及全身的主動運動,在可能范圍內逐步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固定和牽引拆除後,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固定拆除後,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配合中藥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第四階段:一般在傷後7—10周,骨折已經臨床愈來合,外固定已經解除,關節功能逐步恢復,這時對運動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要盡快恢復關節活動度,可采用主動運動以牽伸攣縮及粘連的組織。

  每個疾病的治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恢復階段,骨折也不例外,對於骨折在不同時期的鍛煉,希望患者要配合,尤其是第一階段的護理比較重要,骨組織還沒有得到回復,止咳適當的做一些簡單的訓練,緩解腫脹的情況即可,最後祝患者早日康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