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小兒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小兒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意外傷害是我國0~14歲兒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超過20萬的0~14歲的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即每三位死亡的兒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傷害所致,每六名兒童中就有一人發生過意外傷害,總發生率為16.5%。1~4歲是發生意外傷害最多的年齡組;跌落是發生率最高的兒童意外傷害,每3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曾發生跌落,發生率為34.6%,其次是碰傷/擠壓傷、扭傷、刺傷、交通事故和燒(燙)傷。兒童意外傷害最常發生的地點是家中,所占比例為43.2%,其次是學校、幼兒園、街道和公路。兒童意外傷害有近一半發生在娛樂活動中,其次是在體育活動中。只有16%的家長參加過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培訓,家長們對如何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知識了解得非常少,認知度也較低,在電話調查中,認為孩子在家裡會發生意外的家長只有1/3。每位意外受傷的兒童一年平均最低的治療費用為250元人民幣。以三城市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率為基礎計算,一年中各城市兒童意外傷害的總治療費用為:北京6750萬元,上海6250萬元,廣州8250萬元。

  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常碰到各種各樣的意外傷害事故。小兒最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因為一方面小兒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小兒的動作發育不夠完善,又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什麼是危險。家長稍一疏忽,意外傷害就很容易發生,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有些可迅速危及生命,有些雖然不至於立刻危及生命,但如果處理不當可留下終身殘疾。兒童意外傷害已經成為0至14歲兒童的首位死亡原因,而且52%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裡。在所有的意外傷害中,骨折占了絕大多數,因為小兒的活動能力隨著生長發育逐漸加強,受傷骨折的可能性也逐漸增加。

  骨折的特點

  一、發病率

  國外有統計,在各種骨折中約15%的骨折、創傷、脫位是兒童,兒童骨折發生年齡中有一個低潮期(<1歲),兩個高峰期(即1-2歲以及13-18歲)。總的來講,骨折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左側比右側高一些1.3-2.3/1,夏天比冬天高一些2.5:1,各種骨折中男性總比女性高,約為2.7:1,男性上升趨勢明顯,12-16歲達高峰。而女性上升至12歲時就逐漸下降。各種統計說明上肢骨折超過下肢骨折,損傷的原因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大類:家中活動損傷—最高,占39%;學校各種活動損傷—20%;運動損傷—20%;車輛損傷—22%。當然家庭損傷多在2~4歲之間,學校損傷約在7-12歲,運動損傷多在12-18歲之間。兒童損傷與成人不同,車禍中兒童以股骨,胸部,頭顱。

  二、對損傷的反應

  兒童的損傷往往不明顯,病史無明顯外傷史,檢查時兒童往往不能配合,除明顯可見畸形外,關節活動,手指活動都無法明確。兒童骨質有彈性,皮質致密性少,可以彎曲而韌帶卻很堅強,富有彈性,關節囊亦如此,因此骨折多見而關節,韌帶損傷少見。

小兒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三、兒童骨特點

  兒童骨松質多孔結構,強度低,任何撞擊可以引起凹陷骨裂,在長骨兩端的骨骺端很多見,骨松質雖然抗應力強度差但局部血循環往往很豐滿,因此愈合亦很快速,兒童骨膜較厚,富有彈性,血供豐富,即以剝離卻不易斷裂,骨膜外肌肉止點豐富,這些使骨膜往往是一側斷裂另一側剝離,使骨片移位受到抑制,有利於骨折復位後的固定,減少繼發性移位的發生率。

  四、骨折後成骨的塑型

  兒童骨折後,遺留的畸形有強大的糾正能力,稱作塑型。糾正畸形與骨折的許多因素有關,但並不能說兒童骨折不需要復位或復位要求可以降低。復位仍必須爭取,但在失敗之下多次反復手法復位是不可取的。塑型的最重要因素是年齡,即骨本身生長的時間,倘若在2-3歲的彎曲,成角畸形,多數可以完全糾正。相反10-12歲的同樣錯位畸形或成角畸形,往往不能糾正。其他影響塑形的有關因素包括正常應力的方向,肌肉的收縮,關節的活動方向,骨膜的破裂,生長能力等等。凡是骨折在關節附近,畸形成重疊與關節活動方向一致,年齡小,成角較少日後糾正是必然的,畸形、縮短、成角、重疊都漸漸消失。但是必須強調的是"旋轉"畸形不能自行糾正,關節活動與成角方向不同亦無法消失,骨折後血循環的增加是畸形的另一個原因。同樣血供減低或消失引起的短縮亦不會自行糾正。

  五、骨折的發現及臨時處置

  兒童骨折60%—70%為上肢骨折,部位多為腕、肘、肩關節處。但是,並非所有家長都能及時發現孩子骨折並送患兒就診,時常有孩子骨折數日後才被家長送來。那麼,如何判斷小兒是否發生骨折,骨折後應怎樣處理呢?

  如果兒童因戶外活動摔傷,導致上肢出現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情況,即可能發生了骨折。家長應立即將其受傷上肢屈肘90度置於胸前,切忌按揉腫脹部位,以防加重損傷。若現場有條件的,可用書本、木板等進行簡單的固定,然後迅速送往醫院檢查、治療。

  對於骨傷患兒,家長往往缺乏護理知識而束手無策,或因護理不當導致患兒骨折處重新錯位。因此,兒童受傷後,家長應及時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治療,並向醫護人員學習一定的護理知識。出院後必須定期復查。

  兒童腕、肘、肩關節若發生骨折,關節多腫脹嚴重,整復夾板或石膏固定後,家長應嚴密觀察患兒手指的血液循環、活動度、知覺、顏色的變化。若出現指尖發涼、發紫、發青,疼痛劇烈,手指麻木,伸屈不利,局部感覺過敏,被動牽拉手指引起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家長應嚴密觀察石膏等外固定松緊度,保持有效的外固定。未經醫生允許,千萬不能隨便松緊外固定帶子,以防骨折再移位。石膏固定的松緊度,以肢體在石膏內不空、指尖無異常症狀為宜。

  在醫生指導下,家長應幫助患兒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刺激骨痂生長、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整復固定一周內,僅做手指屈伸活動;一周後做握拳、伸指活動,腕關節屈伸活動;兩周後逐漸加大活動量,並做提肩活動;去除外固定後,練習肘關節屈伸活動。

  五、骨折治療:

  兒童骨折以保守治療為主,大部分骨折不需要手術治療,只需要石膏固定即可。如有關節內骨折,或明顯移位無法復位,復位後無法保持穩定的骨折,可切開復位+內固定。目前兒童四肢長骨骨折大多可以進行微創治療,即用钛制彈性髓內釘或空心釘,僅需小切口,透視下閉式復位,治療移位性骨折,具有創傷小,不破壞骨折端血運,療效好,術後恢復快,並發症小。目前我院已運用此技術治療兒童骨折患兒數百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圖即為微創治療尺桡骨雙骨折的X線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