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髋部骨折死亡率已成為老年人死亡的前三位,僅次於腫瘤、心血管疾病。可見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大威脅。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主任史占軍教授表示,老年人發生髋部骨折,會導致一系列並發症的發生。因此,建議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積極采取手術進行治療。
老年人發生髋部骨折:最好動手術
許多髋部骨折的老年病患因擔心手術風險,拒絕進行手術治療而采取保守治療,即希望通過靜養使斷骨自行恢復。對此,史占軍教授表示並不贊同。
史教授解釋道,老年人由於年紀大、體質差、新陳代謝水平低等原因,發生骨折後的愈合時間較長,並能伴有股骨頭壞死,骨折畸形愈合,以及一些長期臥床產生的如肺內感染、消化系統紊亂,泌尿系感染,褥瘡及栓塞等嚴重並發症,多數人均因體質衰竭最後死亡,而且隨著並發症的增多,長期臥床病死率高達10%-15%。
因此,老年人發生髋部骨折,除非有明顯的手術禁忌症,如全身狀態較差的、患有心肺等主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術等問題。一般情況下,建議患者選擇采取手術治療。史占軍教授表示,“對於髋部骨折的治療既簡單又復雜,簡單是因為對於髋部骨折患者必須采取手術;說復雜,就是必須這麼做,否則老年人骨折難以愈合。”
髋部骨折手術的兩條路:內固定與人工關節置換
髋部骨折手術分為兩種,包括“內固定”以及“人工關節置換”。那麼,這兩種手術各自有何利弊,又該如何選擇呢?史占軍教授表示,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手術,主要看患者骨折的部位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
髋部骨折一般包括兩個位置的骨折,一個是股骨頸骨折,另一個是粗隆間骨折。史占軍教授解釋道,“股骨頸指的是骨頭與股骨間的連接處,而粗隆間側是靠近大腿的骨頭,還沒到股骨和股骨頸的部位。”一般情況下,當患者發生股骨頸骨折傾向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而發生粗隆間骨折則偏向采取內固定進行治療。
“另外,我們還會根據病人的年齡、骨質疏松程度等來選擇治療方式。”史占軍教授解釋道,“例如,越年輕的患者我們約傾向於做內固定,因為患者的恢復能力好。又如,若是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的病人,就算是粗隆間骨折,我們也會傾向於對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因為即使打了內固定,但是由於骨質疏松的原因,固定的效果不明確。患者很可能在走路時,內固定就失去了固定作用。”
人工關節置換康復更快內固定需要長時間恢復
髋部骨折患者進行手術後,在康復期要注意什麼呢?史占軍教授表示,一般情況下,采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術後的康復較快,甚至術後半天就能下地行走。而采取內固定手術的患者術後的康復就較為重要了。
髋部骨折病人若進行了內固定手術,就需要按內固定的護理要求進行護理和康復。史占軍教授表示,“患者做內固定後需要臥床一段時間靜養,如果下地行走,則需要柱拐杖減少負重,大概要等術後半年,才能完全負重。”因此,現在也越來越多髋部骨折患者直接選擇采取人工關節置換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