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骨折的人都怕鍛煉會影響恢復,就盡量減少鍛煉的次數。其實這種觀念是不科學的。骨折後骨頭會變得脆弱,骨折後鍛煉更能幫助受傷的部位恢復。骨折後要進行適當的鍛煉,就是所謂的功能鍛煉。
骨折治療有三大過程: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功能鍛煉。接觸過骨科治療的人很多都知道“三分治療,七分鍛煉”這句話,可見功能鍛煉對於骨科病人是多麼重要。
骨折治療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地、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對於恢復功能這個最終目的來說,無論整復固定還是手術治療,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療工作。要想使患者盡快地恢復正常,就必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多種形式的功能鍛煉,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功能鍛煉的好處,首先就是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傷肢會出現腫塊。腫塊如果不及時消除,就會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還會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所以骨折後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骨折周圍的關節活動得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腫脹出現畸形。而通過功能鍛煉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其次是促進骨折愈合。通過功能鍛煉,傷肢肌肉進行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促進骨折的愈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愈合。
三是能預防血栓形成。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循環會變慢,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易形成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導致心、腦、肺等重要器官梗塞,甚至引起猝死。而通過功能鍛煉,可以使傷處周圍血管壁的彈性增強,使血液循環通暢,預防血栓形成。
骨折後進行功能鍛煉是幫助恢復的一種手段,並且很有成效。骨折的人不能缺少鍛煉,要想快速恢復到之前的樣子,除了堅持鍛煉,還要有耐心和信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