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過度的疲勞會導致骨折嗎

過度的疲勞會導致骨折嗎

  病例1:張芳(化名),女,56歲,退休後為強身健體,堅持晚飯後快走鍛煉,2年來每日1小時,1周前無緣無故左足背疼痛,未停鍛煉,2周後疼痛加重,來院就診時檢查足背部骨頭壓痛明顯,X線顯示左足第2跖骨干明顯骨膜反應,診斷疲勞骨折,也稱“行軍足”。

  病例2:李鵬飛(化名),男,34歲,驢友,每年都要外出徒步旅游四五次,在一次雲南之行中,連續4天每日走路觀光4~5公裡,之後出現右足背疼痛,沒有重視繼續運動,3周後因疼痛足部不敢站地負重,不能走路,休息不緩解並夜間疼痛,來院就診時坐著輪椅,X線顯示右足第2、3跖骨干明顯橫行骨折線,診斷疲勞骨折,也稱“行軍骨折”。

  走路腳也會骨折?一般正常走不會,但長距離長時間過度行走,有可能使足部應力集中部位長期遭受非生理性應力損傷發生疲勞骨折。近年伴隨健身熱和旅游熱,此病開始高發於經常堅持大運動量鍛煉者,特別是快走的中老年人和熱衷於徒步旅行的年輕人。張芳和李鵬飛正是此例。

  疲勞骨折,也稱行軍足或行軍骨折,因最先發生在急行軍中的士兵足部而得名,也常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中,如籃球、足球、競走、馬拉松運動員等,骨折多發生在骨骼長期應力集中部位,像足部跖骨、小腿胫腓骨和肋骨,損傷原因由於持續運動,且強度過大時間過長,又缺乏有效休息,使骨頭長期遭受非生理性應力損傷所致。籃球明星姚明因腳傷過早退役,就是由於過大體重和高強度訓練比賽,使得足部骨頭遭受持續應力刺激,導致跖骨的應力骨折難以痊愈,而不得不遺憾地過早結束運動生涯。

  疲勞骨折的病理發展產生過程是:積累性勞損—輕微疼痛—骨膜反應—不休息繼續運動—骨膜反應無法修復—骨吸收增強—骨折。以病例中患者發病過程為例介紹。

  第一種損傷後2周:作為中老年人,張芳因其生理特點,已出現或多或少的低骨量或各種程度骨質疏松表現,運動健身時應適度適量,切忌強度過大。患者由於長期快步走,足部跖骨(多見於2、3、4跖骨)局部,由於運動時間過久距離過長,受到反復應力的集中刺激,骨骼發生輕微損傷,表現為骨小梁結構改變,出現骨小梁骨折,此時即使拍攝X片也通常不會看到骨折線,但會在損傷局部發現骨膜反應,此時患者會出現輕度疼痛,如及時停止運動2至3周,充分休息,減少足部負重行走,使發生微骨折的骨小梁得到有效修復,是不會造成進一步骨折的。

過度的疲勞會導致骨折嗎

  第二種損傷後3~4周:李鵬飛在足部發生疼痛症狀後,未重視制動和采取相應治療,反而繼續運動,使得受傷局部的骨小梁微骨折在修復過程中,持續不斷遭受到外應力作用,不但修復未成,反而引起修復障礙,表現為骨膜反應繼續增強,同時骨吸收也在不斷增加,最終因為骨吸收速度大於骨修復速度,發生完全骨折,受傷部位會嚴重疼痛,不敢行走和踩地負重。此時拍攝X片會看到明顯骨折線,甚至發生骨折斷端硬化。由於骨折已明顯移位,通常要予以患肢石膏外固定4~6周,而後指導患者進行2~3周康復鍛煉恢復功能,之後的走路和運動,開始時期應短時短距離,然後逐漸加長時間和距離,以免症狀復發。

  在運動旅游中怎樣預防疲勞骨折呢?建議如下:

  運動旅游需循序漸進,萬不可急功近利或圖一時之快,忽視勞逸結合,使骨骼過度勞累,長時間遭受應力刺激,增加骨折風險;

  前期准備活動要充分,有針對性加強下肢負重部位協調訓練,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鍛煉計劃,掌握好運動量,避免超負荷運動導致骨骼損傷;

  對於運動量大的人和驢友,需選擇登山杖和軟底舒適的鞋子緩沖足底應力;

  走路健身每分鐘不要超過100步,每天不超過2小時,對於經常快走步鍛煉的人,選擇路面平整地方,避免腳部受傷,強度適量,避免疲勞;

  一旦運動後出現足部疼痛且活動受限,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冰敷(冰水混合物),切忌自行按摩搓揉加重病情,及時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和診治。

  疲勞骨折的發生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損傷過程,雖骨折早期症狀較輕,且無典型外傷史,但有明確的積累性勞損史,早期X線片通常無明顯骨折影像,容易誤診和漏診,因此,當長期參加運動的人出現足部輕微疼痛時,一定要重視和意識是否發生了疲勞骨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