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質增生 >> 關於骨質增生 >> 中老年人多發骨質增生(骨刺)的原因是什麼

中老年人多發骨質增生(骨刺)的原因是什麼

  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生理功能減退,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骨質增生(骨刺)。產生骨質增生(骨刺)就像老年人頭發變白、皺紋增多一樣,一般不會發病。但在少數的老年人身上,可能會造成神經受壓,引起活動不利和疼痛,這樣就應該引起重視。

  “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或“骨贅”,是指在骨關節邊緣上增生的異常骨質,在臨床上又稱為“骨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肥大性骨關節炎”,是骨性關節炎的一種影像表現,是繼關節軟骨破壞後而繼發的一種病變,屬於骨的退行性改變,即“骨的老化”所致。由於軟骨破壞或消失,“骨刺”、“骨贅”或“骨唇”形成,關節囊的纖維化肥厚而失去彈性,滑液的減少等因素,在關節活動時則必然產生關節充血、腫脹、僵硬、疼痛、無力或活動障礙,關節變形壓迫、並刺激周圍神經則產生臨床上的反射痛或放射痛,稱為“骨質增生症”。

中老年人多發骨質增生(骨刺)的原因

  如果增生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關節的功能障礙,不但給患者帶來筋骨酸痛、關節僵硬、煎熬沉困等不適,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而且會影響患者關節功能的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動,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該病已引起廣大患者和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在所有原發性骨質增生發病的危險因素中,年齡是最明顯的因素之一。骨質增生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

  首先,人到中老年(40~50歲)以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加上外周神經系統功能減低,反射減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導致神經和肌肉運動不協調,運動時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的直接導致上、下關節面之間的力學平衡被破壞,為了重建這種力學平衡進行“代償性”的增生,增生的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骨刺”或“骨贅”。

  其次,人體中有一種有機物是“骨膠原蛋白”,在骨骼的有機物中骨膠原蛋白占90%,骨膠原蛋白在骨骼中就像一個發散的纖維網,鈣有序的分布在網上形成一個整體的骨骼。骨膠原蛋白具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固定鈣質;第二個作用是:保持韌性。骨和關節軟骨組織與人體其他組織和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膠原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骨的有機物比例降低(骨膠原蛋白),無機物比例進行性增高。這樣會給上、下關節面帶來兩個變化,一個變化是依附“骨膠原蛋白”而存在的鈣質流失,另一個變化是關節面上軟骨韌性減小。這樣就不能平衡和緩沖對軟骨下面的關節面形成承重沖擊,打破了了上、下關節面之間的力學平衡,機體為了重建這種力學平衡而進行“代償性”的增生,從而產生“骨刺”或“骨贅”。

  還有學者觀察到,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生的骨性關節炎,可能與性激素失去平衡,機體加劇老化有關。總之,中老年人是骨質增生的高發人群。中老年人患骨質增生與年齡、生理過程、性激素代謝水平以及骨關節受力的改變有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