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許多人不懂正確的牽引方法,在治療過程中經常發生不良後果。如有的人牽引後出現頭痛、眩暈、惡心欲吐等症狀,嚴重者出現暈厥。還有的人出現上肢麻木、疼痛加重。多數人會出現頸部不適或感覺沒有治療效果。這並不是牽引不治病,而是他們不懂該如何牽引。在牽引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牽引的目的是什麼,自身是否適合,以及該選擇哪種方式。
牽引的生理效應
牽引的作用有2個:一是使頸椎椎間隙增大,這樣有利於椎間盤減壓,糾正椎動脈扭曲。二是調節頸椎椎間孔大小,以利於神經根減輕壓迫。
牽引的注意事項
1、頸椎的角度:頸椎屈曲位時的牽引可以使椎間隙和椎間孔增大,頸後軟組織伸展,適用於頸椎病椎間隙狹窄和椎間孔變形的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出現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過15度為宜。後伸位牽引適用於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的患者,目的在於恢復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牽引可用於各種類型,但針對性較差。
2、牽引的力量:牽引力量以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關節損傷為目的。一般坐位2~3kg,臥位10kg左右。
3、牽引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時間過長易造成肌肉和韌帶靜力性損傷。
4、體位:常用體位為坐位、仰臥位。仰臥位可使C4~C7椎間隙後部增寬更為明顯,且頸部肌肉不用支持頭部重量,得以舒適,角度亦易調節。坐位牽引位置不易穩定、角度變化亦小,但卻有牽引無磨擦力的優點。
5、牽引方式:可分為持續性牽引和間歇性牽引。持續性牽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牽引力;間歇性牽引則在牽引過程中有幾次牽引力的減小。年歲大、病情重者多選後者。
牽引適應的群體
牽引主要適應的群體有: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年齡18歲以上(年齡過小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無嚴重骨質疏松、椎動脈狹窄。
哪些人不適合牽引
1、頸椎病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2、頸椎嚴重退行性改變,骨橋形成的患者。
3、頸椎管骨性狹窄超過1/2的患者。
4、嚴重骨質疏松、椎動脈狹窄患者。
5、年齡低於18歲。
6、頸椎骨折和椎體滑脫的患者。
家庭自我牽引的注意事項
在利用牽引架進行家庭自我頸部牽引時,要著重指出的是,這種牽引必須由醫生指導,並告知注意事項後方可進行。不恰當的反復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松弛,加快退行變,降低頸椎的穩定性。
盲目牽引容易造成的損害
1、頸椎肌肉、韌帶靜力性損傷,臨床表現與落枕相似。
2、神經根損傷,出現上肢麻木、疼痛。
3、椎小關節功能紊亂,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
4、椎動脈扭曲,供血減少,表現為眩暈。
5、椎動脈斑塊脫落,易造成腔隙性腦栓塞。
6、枕神經損傷,表現為頭痛。
因此,在您准備進行牽引治療前,最好先到醫院與專業醫師咨詢,選擇適合您自身的最佳方案,切莫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