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性眩暈"並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名稱,而是指由於某些病因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的一類中樞性眩暈,而所謂"某些病因"又以頸椎病最為常見,故在一般情況下,"頸性眩暈"都被用指頸椎病所致之眩暈。
那麼,頸椎病所致的眩暈有沒有什麼特點,可以使之與其他的 眩暈相區別呢?
我們已經了解到,頸椎病眩暈的產生有兩種情況,一是推動脈受骨刺的機械性壓迫,發生狹窄或閉塞,當推動脈本身有病變的時候,這種壓迫更易於發生;二是頸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推動脈痙攣。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都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頭頸部必須轉到某一位置,讓推動脈受壓或讓交感神經受刺激。簡言之,眩暈發作與頭部位置明顯相關,稱為位置性眩暈。
有些病人可以有猝倒病史,多數是在行走中聽到背後呼喊,回頭一看時突然下肢無力而倒地,倒地後頭部位置回復,症狀消失,馬上就可以爬起來,整個過程病人神志清楚。
頸性眩暈以頭頸部位置性眩暈為特點,頭頸部轉動或側屈到特定位置時發作,位置回復後症狀消失。病人經2-3次發作後,對此有清醒的認識,非常警惕地回避這一特定的位置。
但是,當推動脈型頸椎病有推動脈交感神經叢的作用參與其中,或與交感型頸椎病混合發生時,眩暈症狀可以變得不典型,異常復雜而難以鑒別。
小編提醒: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骨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