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症狀 >> 飛行員頸椎病的分析

飛行員頸椎病的分析

  空軍飛行員是我療養院的主要療養員,經體檢檢查發現在青年飛行員中有部分頸椎病患者,本文結合有關資料就我院2004~2006年間飛行員頸椎病患者,就頸椎病X線表現作回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體檢飛行員。男40例,年齡組27~45歲。主要是從事多年飛機駕駛工作,其次是多年空勤干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頸部不適、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1.2 檢查方法。標准頸椎正位片,側位片,45''雙斜位片。

  2 結果

  2.l 頸型25例,臨床有頸痛,或肩部症狀。X線表現: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全直12例,上直2例,後突1例。頸椎在生理負荷下,解剖上超出其生理限度的位移范圍造成頸椎不穩定。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頭、頸、肩疼痛。

  2.2 神經根型13例,2例臨床有頸肩部疼痛,頸椎活動不靈,伴單側上肢手指麻木,其X線表現:生理曲度改變,椎體變直呈“S”狀改變,可見椎間孔橫徑改變為主。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2.3 脊髓型頸以椎間隙變窄改變為主。造成脊柱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

  2.4 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2例,頸椎生理彎曲消失,頸椎椎體旋轉不穩。由於鉤突關節退行性改變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供血不全。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

  3 討論

  3.1 頸椎連接。頸椎既要穩固,支撐頭顱和保護脊髓、神經通路,又要柔韌,完成多種生理動作,依次腰椎間的連接相當復雜。正常情況下,腰椎連接呈平衡狀態,如果異常集中的負荷或超負荷就會影響這種平衡。頸椎椎體正常生理曲度消失、變直、甚至後突。其原因主要是頸部附近肌肉因神經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痙攣的結果,頸椎呈保護性的變直或後突。

  3.2 慢性勞損。據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學院放射科統計測量,間盤始於20~30歲開始退變,40~50歲約25%有間盤退變[1]。空軍飛行員多為年輕軍官,日常生活及訓練規律科學,但仍有部分人員有頸型症狀和X線表現,考慮為自然因素和外在因素累積結果。椎體頸椎病的發病誘因多為經常久坐,長期低仰頭姿勢工作及學習,長期低頭縫織工作。長時間看書看電視並缺乏體育鍛煉。結合飛行員工作的特殊性,考慮其除了日常因素外,在執行飛行任務及訓練過程中遇到的氣壓和壓力變化亦為致病因素。

  3.3 頸椎病的防治:①中青年頸椎病發病率低,症狀輕,不能及時引起自身注意,但是,作為執行飛行任務的特殊群體卻應當認真注意頸椎病的發現、治療。②隨隊軍醫加強科普衛生知識宣傳,督促指導正確的體育鍛煉,減少不必要的損傷。③及時有效的治療頸椎疾病,配備必要的理療儀器,配合推拿、針灸、藥物等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