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也叫凍結肩、凝肩,由於其多發於50歲上下的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故日本學者又稱之為“五十肩”。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肩部受風著寒而致,故又稱為“漏肩風”。
一個完整的肩關節運動主要由四個關節完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胸壁關節,而肩周炎主要發生在盂肱關節。其特點是逐漸出現疼痛與關節的活動限制,表現為一種特殊的臨床過程,即當肩關節的疼痛與活動限制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繼續發展,並且疼痛逐漸減輕以致消失,關節的活動功能也逐漸恢復,但也有一少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復。這樣的一種臨床過程可能持續數周至數年不等。在肩周炎的早期變化到晚期改變之間存在著至今我們仍不十分明確的復雜過程。
肩周炎的整個發病機理中存在有以下3個特點:
①關節囊周圍的軟組織最終都要受到侵犯;
②病變的發展不一致,不是所有的組織都具有同等的病理變化;
③病理變化的進行是可逆轉的。
掌握了以上的病理變化及三個特點,我們對於肩周炎的認識就更深一步,更易理解肩周炎臨床症狀的變化過程。
肩周炎很少在一個肩關節上兩次發病。好發肩周炎的年齡與肩關節產生嚴重退行性變的年齡相一致。體質較弱者,如患代謝性疾病、營養不良、心髒病及更年期綜合征,發生肩部退變較健康人重,因而也更易患此病。患者一般無外傷史,或有一個肩部或上臂很輕微的外傷,逐漸肩關節及其周圍肌肉疼痛、無力、活動障礙。疼痛是最明顯的症狀,具有持久性。夜間可自覺加重,影響睡眠。疼痛可以引起持續性的肌肉痙攣,肌肉痙攣可輕可重,疼痛和肌痙攣可局限在肩關節,也可向上放射到頭後部,向下放射到腕及手指;也有的以肩關節為軸心向前到胸部,向後到肩胛骨區,也有的放射到三頭肌、三角肌或二頭肌區域,此時則應仔細診查,以區別於頸椎病、心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