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蟲性骨關節炎根據病變的侵襲范圍和表現形式不同,一般可分為骨關節型、皮膚型、腫塊型和混合型四種。
1、骨關節型
本型約占30%~90%,且危害大,易殘留功能障礙甚至致殘。本型多累及四肢小關節,呈不對稱分布,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夜間尤重,影響睡眠。本型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狀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病情常遷延數月或數年,約有1/5的病例有復發傾向。如不積極治療可遺留關節畸形強直、肌肉萎縮及功能障礙。
2、皮膚型
本型約占25%左右,局部表現為灼熱、奇癢、疼痛,多累及手、足、指縫等處,偶發於頭或軀干。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潮紅,以不同類型的斑丘疹為主,有的似荨麻疹,皮疹多呈簇狀或片狀密集分布不對稱,積極治療後2~5天內退疹痊愈,較少復發,部分患者可殘留皮膚色素沉著。
3、腫塊型
本型約占5%,多累及四肢或腰骶椎兩旁及會陰部,表現為局部單發硬結,邊界不清,疼痛明顯,腫塊逐漸增大,10~30天達高峰,隨後液化,穿刺可抽出黃綠色黏稠的膠狀液或血性液體。
4、混合型
本型約占5%,表現為上述三種類型的合並存在,表現復雜多樣,多可致關節畸形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