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掌灸如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掌灸如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出現功能紊亂,產生了大量類風濕因子侵犯滑膜引起滑膜炎性反應,是一種常見且頑固的慢性關節炎,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可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是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髒症狀,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此可見,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都有關節疼痛症狀,但並不是同一種病,不能混為一談。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類風濕性關節炎功能活動分級

  Ⅰ級:關節功能完整,一般活動無障礙。

  Ⅱ級:有關節不適或障礙,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動。

  Ⅲ級:功能活動明顯受限,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

  Ⅳ級:生活不能自理或臥床。

  注意事項

掌灸如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論是由於創傷或未知原因,疼痛和僵硬感發展迅速,或許你正體驗著類風濕關節炎發作。

  經短暫坐立或一夜睡眠感臂、腿或後背疼痛、僵硬,你可能出現骨關節炎或其他關節病變。

  小兒臂凹、膝、腕、踝處出現疼痛或皮疹,或出現波動熱、食欲不佳,體重下降、可能患上了幼年性類風濕關節炎。

  在西方發達國家,類風濕病被稱為第二號癌症,西醫認為是不治之症,只能用激素來減輕患者的病痛,而用灸法治療,治愈率非常高。

  從臨床實踐的經驗和理論來看,灸法是根除類風濕病的最有效方法。一定可使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但嚴重變形的骨骼極難恢復正常形態。

  [掌炙穴位選配]關元穴、中脘穴、命門穴、腎俞穴、腰眼穴、足三裡穴、極泉穴、委中穴、夾脊穴、大椎到腰俞的督脈穴、阿是穴。

  配穴:

  血沉快:隔俞穴、陽陵泉。

  急性期:至陽穴、靈台穴、督脈上壓痛點。

  肩關節痛:肩髃穴、肩髎穴。

  肘關節痛:曲池穴、手三裡、少海穴。

  腕關節痛:陽池穴、合谷穴、外關穴。

  髋關節痛:環跳穴、風市穴。

  膝關節痛:膝眼穴。

  [掌灸方法]

  1、洗淨手掌、搓熱,在手掌心倒入適量(0.1毫升)掌灸,快速把手掌壓在以上穴位,直到穴位感覺灼熱難忍時,再放開手掌即可。

  2、對於皮膚敏感者可掌灸量少時間短、多次做。

  3、根據病情每日做1~3次,5天一療程,休息一天,再進行下個療程,需要1~5個療程。

  [注意事項]

  1、注意避免受風、受寒、受濕。

  2、注意勞逸結合。

  3、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

  中脘穴:肚臍眼上四橫指。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腎俞穴:命門穴兩側旁開1.5寸處。

  腰眼穴:在腰區,橫平第4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約3.5寸凹陷中。

  足三裡穴: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

  極泉穴: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腋窩最深處)曲肘,手掌按於後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取穴。

  委中穴:在我們彎曲腿部時,膝關節的背面也就是凹陷處,最裡端的正中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