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改善退行性關節炎,那就走起來

改善退行性關節炎,那就走起來

  退行性關節炎是關節炎當中最常見的類型,形成的原因和生活習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我們身體的關節都有軟骨在骨頭和骨頭當中做間隔,用來承受重量和減少關節的壓力,類似像車子避震器的作用。從出生開始這些軟骨就開始在做承受重量的工作,直到青壯年,軟骨長成的厚度已經足夠讓身體正常活動,不會產生任何的不適。

  可是如果身體的姿勢不正確、缺乏運動或是過於肥胖,關節在承受重量時,無法平均分攤,時間久了,關節當中的軟骨會變得比較薄,使得關節的空間變得狹窄;而關節還必須繼續工作,就會在骨頭關節面的邊緣,形成骨質增生來協助關節承受重量,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骨刺多半只會在需要承受重量的關節處出現,例如頸椎、腰椎、髋關節、膝蓋、足後跟、手指等部位。

  骨刺形成需要的時間是很久的,這也是為什麼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人身上。不過近年來,許多年紀輕輕的上班族,也開始出現關節退化的跡象,尤其是長期需要低頭、抬頭的工作,或是久坐、久站,都會因為姿勢不良,導致承受重量的機制被破壞,讓退化的問題提早出現。

改善退行性關節炎,那就走起來

  退行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僵硬、疼痛,嚴重的會出現腫脹、發麻等現象。多數人在初期,症狀會在早晨起床時特別明顯,需要先動一動,身體的僵硬感就會解除。不過,退化初期的不適感,可以藉由活動、伸展而纾緩下來,問題容易被忽略而延誤就診。

  無論是哪一種關節炎,改善症狀最重要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動”。很多人會問,關節已經在痛了,怎麼動呢?就是因為已經在疼痛了,如果再不多活動鍛練肌肉,肌肉會變得更加虛弱,造成更多的關節傷害,疼痛感變得更劇烈。

  對於已經有退行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不同程度有不同的做法。初期到中期的患者,可多走路,至少一周3~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量。

  過去的學術研究中發現,走路對於退行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疼痛指數上有緩解的效果。而把速度放慢,穿上舒適的鞋子或使用矯正型的鞋墊,則可減緩走路對膝蓋所產生的負擔。

  疼痛感更嚴重的人,則可嘗試在“水中走路”。水中的阻力,對於在活動中的關節,有一層保護作用,也因為有阻力,同時可鍛煉肌肉的力量,對於訓練肌肉的柔軟度、關節的活動度,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在水中活動時,水溫最好偏溫熱,因為當水溫太低時,肌肉會不自主地緊縮,就不適合做肢體的訓練。在水中走路之前,可以在水裡面先暖身一下,大約花10分鐘擺動身體各個關節,每個關節都活動到之後,再開始水中的走路。在水中走路時,盡量讓自己身體的擺動大些,每一個步伐都要讓關節活動到最極限,速度可由慢到快。

  平時在家,可用熱敷的方式來減緩疼痛。將熱敷袋放置在疼痛、僵硬的部位,一天3次,一次10~15分鐘左右,或者泡澡或沖熱水澡,雖然無法根治退化的關節,不過對於暫時減緩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在腰椎以下所形成的關節退化,可以藉由矯正型的鞋墊來平衡糾正。關節退化的主因之一,就是受力失衡,矯正型鞋墊可協助患者在行走、站立時,維持身體受力應有的平衡機制,當重量更平均、更有效率地被分布在各個關節時,關節退化的速度就可以控制下來,慢慢地減緩疼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