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專家提醒:膝關節都是“累病的”,人到中年時就要重視膝蓋健康,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此一來很多膝關節置換術都是可以避免的。
膝關節炎老年患者多 據了解,膝關節幾乎負擔著整個人的體重,磨損機會大,如果覆蓋在膝關節上的軟骨被磨損掉了,便會形成膝關節炎。人的年紀越大,膝關節服務的時間就越久,自然更容易出問題。有資料顯示,人在60歲以後,膝關節炎的患病率為40%~50%;80歲以上的患病率高達80%。而肥胖者、關節有先天畸形者(如有o形腿、x形腿),膝關節比常人承受的壓力更大,關節會更早地勞損,出現問題。 “其實早期膝關節炎很快就可以緩解,因此一旦發現膝蓋疼痛,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專家表示,人在45歲之後,軟骨組織已經走下坡路了,即使沒有症狀,膝關節實際已經出現退行性病變了。若此時突然開始高頻率地爬山、爬梯,會直接導致膝關節疼痛或退化加快。 很多以前沒有爬山經驗的人,退休後天天爬山,結果僅在半年後,關節就受不了了,開始出現疼痛症狀。很多患者都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爬山、爬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比平地行走要大得多,磨損也就更厲害。 老年人選擇運動方式要恰當,建議采用散步(一天5000步)、游泳等鍛煉方式。游泳和適度的散步,既不會過度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關於關節炎你要清楚的常識 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其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退,行性病及繼發性骨質增生。根據發病因素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 凡正常的關節無明顯原因而逐漸發生退行性變,稱為原發性骨關節病;若因某種已知原因導致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日後因關節面磨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而造成退行性變者稱為繼發性骨關節病。 1、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疼痛於活動時發生,休息後消失或好轉。急性發作時,疼痛加劇,同時可有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內磨擦音等。 2、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但有的病人關節處於一定位置過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關節疼痛,逐漸活動關節一定時間後,疼痛可消失。後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加重。晚期膝、手指等周圍軟組織較少的關節可看到骨性增粗,關節腫脹、肌肉萎縮及關節變形,關節有壓痛,活動即痛,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關節炎的4個治療原則 1、治療目的在於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和增加關節穩定性,營養軟骨,減慢病變發展。 2、輕型患者,適當休息,加強勞動保護,減輕關節負荷,適當體育鍛煉,加強肌力鍛煉如膝部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髋部加強外展和伸肌肌力,以防止關節攣縮和加強關節穩定性。加以物理療法,可緩解症狀及延緩病情發展。 3、疼痛重者,給予一般常用止痛、抗風濕藥及局部封閉、關節腔內藥物注射(透明質酸鈉)及沖洗療法有明顯短期療效。 4、手術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畸形者。手術方法依病人年齡、職業、病變部位和損害程度而定。關節內有游離體,關節緣骨贅影響活動可行關節清理術。關節畸形明顯可考慮截骨術以改變負重力線。關節面嚴重破壞可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關節炎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骨頭疾病,患者數不勝數,尤其是年紀大的人,十個有九個患有關節炎,可見我們平時多麼不注意養生,疾病不是一天兩天行程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想老年不受關節炎的困惱,多了解一些關節炎常識沒有壞處。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