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或老年性膝關節炎,該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人類隨著數十年的關節運動及生命衰老後出現的的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必然結果。隨著年齡的增加,該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50歲後發病率則明顯增高。其中,女性患者的比率約是男性的4~5倍。在膝關節內部,大腿骨與小腿骨的表面都有起著緩沖作用的關節軟骨,隨著該軟骨的磨損,患者行走或上下樓梯時膝關節會出現疼痛感,甚至是出現膝關節外觀的畸形。
在人體關節中,膝關節除要支撐全身重量外,還要作站立、下蹲、跳躍、跑步、行走等動作,因此膝關節的活動十分頻繁,最易發生膝關節磨損,所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為常見。膝關節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站立或走平路時,膝關節軟骨平均要承受0.5至1倍多體重的壓力,上樓梯時增為2倍,下樓梯則增為7倍。因長年承受巨大壓力的關系,膝關節軟骨磨損退變的情形隨年齡增加而愈發嚴重。
引發退行性膝關節炎發作的因素主要是關節活動過度,走太遠的路或上下坡、上下樓梯過於頻繁,以及關節姿勢不良,站太久或坐太久而缺乏膝關節活動。不合適的鞋會增加膝關節的機械性壓力,鞋墊厚度不足或過硬,無法有效吸收觸地時的震力,溫度濕度改變,氣溫大幅下降,或濕度增加也會加重症狀。
膝關節骨性關節的主要症狀表現為:① 關節疼痛:起初是間歇性疼痛,上下樓梯時疼痛或是長時間運動後疼痛,嚴重時每走一步都痛,甚至靜止時都會出現疼痛。②關節活動受限:隨著關節軟骨磨損的加重,關節的靈活度降低,站立行走時需先活動幾下關節才能邁步。③關節不穩:通常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先發生於內側的軟骨,因此會導致膝關節不平穩,可出現“O”型腿。大多數的患者往往因為活動時膝關節疼痛加劇,因此就不敢動腿腳,從而導致了下肢肌肉的萎縮,這樣膝關節的穩定性下降,運動時膝關節的負荷就會增加,疼痛只會加劇。
如果您已經出現了某種上述症狀,這說明您已經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當症狀較輕時,往往通過以下方法可以延緩該病的發展速度:①要避免劇烈、長時間的運動,往往有些老年人是在劇烈運動或長時間行走後使得膝關節炎的症狀加重,以至長期得不到緩解。②減輕體重,可減輕膝關節的負荷,避免病情加重。③功能鍛煉,膝關節功能鍛煉的原則是以主動不負重的活動為主,例如直腿抬高鍛煉,從而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的穩定性。④減少跑跳、上下樓梯及爬山等運動,改為游泳或騎自行車等運動。⑤使用硬質護膝,保護膝關節的穩定性。
對於症狀較明顯的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一般說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目前也有兩種治療方案:一為胫骨高位截骨術,二為膝關節置換術。得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許多患者都會想到采用“膝關節置換術”來治療,也就是換一個膝關節。其實,其中許多膝關節軟骨並沒有完全磨損、仍然保留了一部分軟骨的病人,完全可以不采用“換關節”的方法治療,而是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術”治療。
“胫骨高位截骨術”是一種什麼樣的手術方法呢?打個比方,如果我們把“膝關節置換術”比作“換假牙齒”,那麼“胫骨高位截骨術”則可以比作“補牙術”。一般來說,置換的人工膝關節是有使用壽命的,一旦超出使用壽命,病人還需再次更換人工膝關節,這樣不但增加手術風險和感染機率還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然而“胫骨高位截骨術”則讓患者繼續用自己的膝關節,平時行走的感覺也會比較舒適。不過,對於那些膝關節處軟骨完全磨損的患者來說,置換關節仍然是唯一的選擇。
胫骨高位截骨術是采用微創的方法,在病人的患肢膝關節處切開小口子,在胫骨的上段張開一定的角度,植入楔形的人工骨,使得膝關節的受力改變,力線經過膝關節外側軟骨沒有磨損或磨損較輕的部位,從而明顯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的疼痛。因此胫骨高位截骨術相對於膝關節置換術來說,是一種創傷更小,手術更安全,價格更低廉而有著與前者同樣效果的治療方案。資料顯示,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術的20年成功率為80%,換句話說,手術後患者可以用自己的膝關節走20年的路!所以,胫骨高位截骨術是一種極為有效而副作用更小的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方法,尤其在疾病的早期得到治療,效果會更佳。手術以後病人的疼痛有明顯的改善或消失,膝關節活動度增大,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最重要的是患者可以繼續使用自己的膝關節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