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受涼後腳痛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但寒冷本身不是導致關節炎的原因;冬天穿裙子穿單褲這些行為純屬個人習慣,不會因此患上關節炎;要不要穿裙子,要看你自己能不能承受。
到底事實是怎樣呢?為此記者在調查中遇到了35歲的周女士。
周女士開車上下班,卻身上腿上捂得比別人都嚴實。提到冬天穿裙子,她如臨大敵,“說關節炎不是凍出來的,我就是最好的反例。”周女士雖然年輕,但是關節炎的症狀已經出現了。冬天左膝蓋以下永遠是冰涼的,剛泡過腳,從熱水裡拿出來,右腿沒事,左腿馬上就沒一點熱乎勁了。“下雨陰天更難受,又疼又酸,說不出來的難受。”她告訴記者,“年輕時穿裙子騎電車還不戴護膝,落下了病根。現在人家穿單褲我穿秋褲,人家穿秋褲我穿保暖褲。膝蓋怎麼暖和怎麼穿,好不好看顧不了了!”
西醫:寒冷是關節炎誘因
濱醫附院風濕免疫科的王學彬大夫說,“寒冷確實不是關節炎發病的直接原因,但往往是引發疾病的誘因,是使關節炎症狀加劇或復發的因素。”
王學彬大夫強調,寒冷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感染細菌和病原體的幾率上升,更易誘發感染性關節炎。同時,寒冷使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變慢,關節僵硬,關節滑液減少,關節潤滑受到影響。寒冷能誘發包括關節炎在內的諸多疾病。因為“關節炎不是凍出來的”,而忽視冬季關節保暖是不妥的。
中醫:平時不注意,時間久了出問題
濱州市中醫院賈在金主任醫師說:“‘寒濕型關節炎’與寒冷有很大的關系。”中醫講究“正氣在內,邪不可干”,正氣指人的體質,外邪指的是風、寒、濕、熱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如果人的體質強壯,外邪便不能使你產生症狀。無症狀並不代表“外邪”不存在,關節不斷受寒、受涼是一個積累外邪的過程,當積累達到一定量,症狀就出現了。
“如今寒濕型關節炎的有年輕化趨勢,”賈主任提醒廣大市民,“預防寒濕型膝關節炎,要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內在要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注重補鈣;外在注意保暖御寒,膝關節保暖尤為重要。”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有效的偏方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高發於中老年群體的疾病,但很多中老年朋友一提到去醫院就恐懼,導致不願就醫而病情延誤,這些中老年朋友往往會選擇一些偏方或者土方子來治療疾病。那麼哪些偏方效果好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看看。
一、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術12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菟絲子30克,仙靈脾10克,白芍15克,雞血籐30克,威靈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棗5枚。全方共奏溫補肝腎,健脾益氣,散寒祛風除濕,祛瘀通絡定痛之功。
二、川烏粥 原料:制川烏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適量。烹制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淨,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三、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適量。烹制方法:先將牛膝洗淨,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於糯米煮熟後,拌和甜酒曲,於溫暖處發酵為酒槽。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四、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澤蘭15克。共三味藥。用一斤黃酒煎,用小火。大火煎開,用小小火煎15-20分種。放少許紅糖,去渣喝酒,視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堅持。天熱可以放冰箱,吃時熱酒。
溫馨提示:雖然偏方可以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一定療效,但是並不能完全代替醫療手段。如果發病頻繁而症狀又比較嚴重,還請到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