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類風濕最怕“冷刺激”

類風濕最怕“冷刺激”

  對於類風濕患者來說,冬季是“最難頂”的季節,寒冷刺激會使原本穩定的病情加重,令不少患者的關節疼痛不已。如何減輕痛苦、安度寒冬是類風濕患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冷刺激會令病情加重

  據廣東省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石韫珍介紹,類風濕是風濕病的一種,常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盡管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於35歲-50歲人群,女性患者是男性的3倍,類風濕可謂是“中青年女性的致殘殺手”。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往往表現為晨僵和關節痛,最常見部位為腕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其次是腳趾、膝、踝、肘、肩等關節。疼痛多呈對稱性、持續性。如果不接受有效治療,疾病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

  很多人都以為,類風濕是因為“風”、“濕”所致,這是認識的一大誤區。類風濕的病因目前雖尚未明確,但很多研究表明類風濕與遺傳因素、感染因素密切相關。那麼,為何包括類風濕患者在內的風濕病人會在寒冷季節或寒冷潮濕的環境會出現病情加重?石韫珍解釋,風濕病的病因雖與“風”、“濕”無關,但寒冷刺激卻會令疾病加重,因為關節部位的抗寒能力本來就差,冷刺激又會令肌肉和血管收縮,加上類風濕患者已出現病變的關節對氣溫變化敏感,這些因素均導致患者關節疼痛加劇。

  此外,冬季氣候寒冷,易發生感冒、扁桃體炎、肺炎等各種感染,而感染又是誘發或加重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重要原因。

類風濕最怕“冷刺激”

  增強抗寒力,讓關節“動起來”

  石韫珍提醒類風濕患者,要減輕關節疼痛、安度寒冬,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暖。保暖是必要的防護措施之一。許多類風濕患者都是家庭“煮”婦,冬日洗菜、洗碗盡量減少接觸冷水,可打開熱水器,用溫水洗刷。冬季外出注意添衣,並戴上手套、護腕、護膝等保暖關節。對於疼痛的關節,也可通過熱療、熱水浴等消腫鎮痛,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保護關節功能,防止關節變形。

  2、避免誘因:冬季氣候寒冷,加上類風濕患者因免疫紊亂,又長期服用藥物,容易發生感冒、扁桃體炎、肺炎等各種感染,而感染又是誘發或加重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重要原因。很多患者在感染病菌後,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有的伴高熱、關節灼熱等症狀。因此,冬季更要注意防范感冒等誘因,若出現扁桃體炎、肺炎等感染,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

  3、飲食調節: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多體質虛弱,伴有貧血、倦怠乏力等表現,故而應強調飲食均衡,不可過分忌口,以免營養不良。但冬日不要為了進補而過多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以免使類風濕關節炎加重。

  4、讓關節“動起來”:盡管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研究取得很大進展,但單靠藥物來防治關節活動障礙是有限的,建議適當鍛煉,促進血液循環,以增強抗寒能力。同時,配合適當的功能鍛煉,更好地維持關節肌肉功能。一般來說,急性期需休息,患者可在疾病穩定期進行以下關節功能鍛煉——

  指關節:①按摩手指關節兩三分鐘。②雙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手指,交替進行。③對指運動→將雙手拇指指尖相對,然後盡量伸直五指並呈扇形散開,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序做指尖對指運動。

  腕關節:①腕關節順時針、逆時針緩慢旋轉各10圈。②雙手掌面相合,手指自然交叉相握,一只手輕輕用力將另一只手壓向背屈,左右交替進行。

  肘關節:兩臂向前平舉,手掌向上,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達肩,再迅速伸直手臂。

  膝關節:坐於床沿,兩腿下垂,似“鐘擺”來回擺動膝關節。

  特別提醒

  關節腫痛,去風濕免疫科查查

  由於對疾病了解甚少,很多類風濕患者不知道去哪個科看。臨床統計發現,我國類風濕患者中,發生關節疼痛、腫脹時,首診到風濕免疫科的僅占23.2%,近八成患者走錯科室,去了骨科、康復科等科室。由於很多非專科醫生不了解疾病的特點,容易造成誤診、誤治的情況。

  類風濕關節炎的致殘率在所有關節病中是首位的,患者若沒有得到早期的正確診斷與規范治療,致殘率甚高,兩年致殘率達50%,3年致殘率達70%,不少患者的手像麻花一樣,畸形得厲害。類風濕不單影響關節,還會影響到關節外,會導致肺部、皮膚出現病變,血液系統也會出現問題。

  石韫珍提醒,反復出現關節及軟組織疼痛、紅腫、僵直或伴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時,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做相關的檢查,以便及早判斷是否患有類風濕關節炎。一旦確診,必須堅持規范治療,保護關節功能,延緩骨質破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