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關節炎:預防靠自身

關節炎:預防靠自身

  人們常常將關節炎視作老年病,其實,所有年齡段的人,甚至包括兒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有關資料顯示,關節炎在我國的總發病率約為13%,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關節炎除了藥物治療以緩解疼痛外,更在於病患關節的日常康復。建議注意以下幾方面:

  多進行物理按摩

  物理按摩有助於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按摩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操作,千萬不可盲目到不正規的小診所進行按摩治療。因為首先按摩並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若治療不當,還會加重病情。

  老年人常有骨質疏松,若按摩用力過猛,往往會造成骨折。尤其是頸、腰椎骨質增生的老年人,更不能輕易進行按摩治療,一旦按摩不當造成骨折,容易出現神經損傷,甚至癱瘓,後果不堪設想。

關節炎:預防靠自身

  注意保護已受損關節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關節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特別注意避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如膝、踝關節的關節炎患者平日要盡量避免上、下樓梯,長時間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尤其在關節腫脹時更應避免。為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患者可以選擇游泳、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或其他輔助設施來輔助關節運動。

  選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

  平時應穿適當的鞋,單薄的平底鞋並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後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沖力可能會使人產生足跟、踝、膝、髋、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長時間造成對關節不良影響便可出現關節炎的表現。所以最好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沖擊,減輕關節的磨損。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關節炎的患者可以多進行一些適當的肌肉鍛煉,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增強,這樣可減輕關節症狀,增強關節周圍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保持和增加關節活動的范圍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有利於病情恢復和疾病控制。如膝關節關節炎患者可以多鍛煉股四頭肌。股四頭肌能力的減弱,將會使膝關節的穩定性大受影響。因此加強股四頭肌的訓練對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鏈接

  最易受傷的5個關節

  被骨關節炎“侵害”的關節有兩大明顯的特點,要麼負重大,要麼活動量大。全身的關節很多,而骨關節炎最常傷害的便是以下5個關節。

  髋關節

  當髋關節出現病變時,你會感覺到腹股溝區、大腿內側或髋的外側出現疼痛。發展到後期,通過拍片檢查,我們會發現髋關節間隙會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水腫。嚴重時,會導致患者走路出現跛行。

  膝關節

  當你移動膝關節時,會感覺疼痛,有時還會發出摩擦音,或是有被絆住的感覺,就說明骨關節炎可能已經侵害膝關節了。生活中,當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來都會感到疼痛時,應及時就診。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會導致膝關節變形,出現膝內翻、膝外翻。

  手關節

  關節粗大、彎起來時特別費勁,時不時地還會感覺到疼痛,偶爾出現紅腫,這些都是手關節受損的表現。

  足部關節

  比較常見的是,大腳趾掌面的大關節會感覺疼痛,如果穿了較緊或高跟的鞋,這種疼痛感會加重。因此,買鞋時,一定要選擇大小合腳,鞋跟別超過3厘米,鞋底軟硬適中的鞋。

  脊柱關節

  當脊柱關節出現問題時,會導致頸、腰部的疼痛、僵直。這種疼痛與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有個比較大的區別是,以局部疼痛為主,很少會壓迫神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