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關節炎患者特煩惱 早診早治可避免關節畸形

關節炎患者特煩惱 早診早治可避免關節畸形

  45歲以後

  是骨關節炎的高發期

  據大連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齊志明副院長介紹,常見的關節炎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痛風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反應性關節炎等等,需要風濕專科醫生系統查體和做相應化驗檢查之後才能確定是哪一種關節炎,而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只是其中的兩種。

  齊志明副院長特別強調,很多人都有錯誤的想法,類風濕因子陽性即患了“類風濕關節炎”,“抗O”增高則患了“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多表現為手足多個小關節腫痛伴晨僵,類風濕因子滴度升高3倍以上才有意義,單純陽性不一定就有類風濕;而“抗O”增高只是說明近期或以往曾經有過鏈球菌感染,近年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風濕性關節炎已很少見。事實上,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45歲以後是骨關節炎的高發期,50歲以上的人群約有一半以上患有骨關節炎,可以說它威脅著全球約1/3成年人的正常活動,而膝關節又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如果我們把手放在膝蓋上活動時能感到磨擦感基本就可以確定患有膝骨關節炎了。

關節炎患者特煩惱 早診早治可避免關節畸形

  非正規治療關節炎

  致殘率非常高

  齊志明副院長說,很多人認為得了關節炎,只需要服用對症止痛藥就可以了,反正不影響生命。其實不然,大量事實及醫學證據表明,未經過正規合理治療的關節炎致殘率非常高,並可以累及到關節以外其他髒器,嚴重者會影響生命。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在患病2年內受累的關節即可發生不可逆的骨破壞,同時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痛風關節炎隨著病程延長,可以由急性單關節炎變成慢性多關節炎,發作無明顯間歇期,如果形成痛風石後造成關節骨破壞,影響關節功能,更嚴重者發生尿酸鹽腎病,尿路結石,腎功能不全,最後可能需要透析。還有一些關節炎可能與腫瘤相關,所以出現關節炎症狀不容忽視,需要早期就診,明確病因後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畸形及全身各髒器損傷。

  關節炎患者需多休息

  但不等於不活動

  關節炎在紅腫熱痛急性期應該多休息,尤其很多早期痛風關節炎病人僅僅通過休息幾日就能明顯好轉,而骨關節炎本身就與關節機械性損傷、關節過度使用而勞損有關,所以骨關節炎患者也應當多休息,但並不是說就盡量不活動了。齊志明副院長表示,適當鍛煉,多做關節無負荷運動(比如在床上),減輕對骨關節的壓力,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增加對關節的保護功能:比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肌)肌力的訓練對膝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可以在座位時直腿向上抬高以鍛煉股四頭肌。游泳是比較好的一種鍛煉方式,騎車、走平路也都很好,但應減少打球、爬山等劇烈運動。避免久坐、久站及避免某個部位關節長期處於負重狀態;減少上下樓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復下蹲並應注意關節部位保暖。運動可使肌肉韌帶的彈性增強,關節活動范圍增大,還可減輕僵硬,酸痛等不適,對膝骨關節炎可做的運動有扭膝、搓揉腿肚以及甩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關節腫痛症狀減輕後也應多活動關節,可以減緩關節強直變形並可減少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的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