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杭州的氣溫下降了不少,還下起了冬雨,那些關節有點毛病的人,首先感覺到了冷空氣的強大威力——關節又開始隱隱作痛了。
其實,不僅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關節的壽命也有限。一旦關節“氣數已盡”,關節處的軟骨就會變薄、軟化、失去彈性,甚至碎裂、剝脫,最終導致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
如果有人活了80年,但關節用了60年就先“死”了,那後面的20年,就得深受其苦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簡稱浙醫二院)骨科是我省最強骨科團隊之一。骨科主任嚴世貴教授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關節的壽命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一般的健康壽命是60年,一些後天因素,比如外傷、運動過度等也會造成一定影響。而冬天是保護關節重要的季節。
嚴世貴主任說,雖然基因的力量很強大,但只要後天保養得當,原本只能“活”60年的關節,健康壽命能延長至少10年,甚至更長,讓人感覺強勁有力,不痛不酸;但如果不注意保養,沒准用個40年就歇菜了,連平地走走都會痛。
他把關節比作車,“寶馬和夏利的壽命當然不一樣。但如果寶馬你亂開,夏利你小心翼翼保養,那寶馬也用不了幾年,夏利倒沒准能跑上好幾年。”
那該怎麼善待我們的關節,讓它為我們多服務幾年呢?
如何愛?這些常識關節問題別答錯。
問題一:
運動會不會損壞關節
運動損傷是關節受傷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為什麼骨關節炎不光會發生在老人身上,經常運動的青壯年也會患上骨關節炎。
面對這個不爭的事實,不同的人對運動產生了不同的態度。
有一類人是運動狂人,他們被“不深蹲,無翹臀”,“跑步的幾大好處”等勵志標題激勵,天天泡在健身房,為練出維秘模特那樣的翹臀或彭於晏那樣的八塊腹肌揮汗如雨,完全忽略高強度運動給關節帶來的損害。
另一類人則因為擔心關節受傷,對運動唯恐拒之而不及。在他們看來,生命不在於運動,倒在於靜止。
這兩種態度,都被嚴世貴否定了,“運動過度不行,但完全不動也不行。就像車一樣,總不能不開嘛。”
“適當運動”是他給出的建議。比如對關節病多發的中老年群體來說,跳跳廣場舞、快走、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由於鈣質流失,骨質疏松,老年人非常容易骨折。嚴世貴說,適當的運動能增強老人的平衡能力,這樣跌倒的幾率小了,骨折也就少了。
“而且運動之後心情愉悅,心情好了,就算關節炎犯了,心理上的疼痛感也會減輕一些。”
當然,運動要遵循正確的姿勢,避免過度勞損。嚴世貴建議在出現以下情況後,要停止訓練——
訓練後關節出現疼痛,並持續兩小時以上;肌萎縮加重,比如練了兩個星期,你的腿部更加無力了;關節活動范圍減少;關節開始腫脹;其他原因無法解釋的疲乏。
在意識到運動對關節的損傷後,一些人會選擇在運動時戴護膝、護腕、護踝等護具。但嚴世貴認為,這些護具起到的作用並不會太大。
問題二:
冬天穿單褲,會凍出關節炎嗎
隆冬時節,當很多南方人難忍沒有暖氣的陰冷天氣,紛紛秋衣秋褲上身時,總有那麼一群人,她們穿著透肉的絲襪,在冬天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老一輩的人看到這一幕,除了感歎現在的年輕人要風度不要溫度,很多還會習慣性拋出一句,這樣下去非得關節炎不可……
上面我們已經提過,人體的關節和人一樣,都有固定的壽命。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人到了40歲,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
這種普遍性表明,與其說骨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如說其是一種關節對於磨損的自然反應。
嚴世貴列舉了骨關節炎發病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等等。“寒冷並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
但是,“天氣一冷,關節炎就犯了”是很多關節炎患者的普遍的感受。這又如何解釋呢?
嚴世貴說,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導致關節的供血量減少,營養也因此大大減少。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保暖,關節可能就會受到傷害。
“當然,如果有些人已經很適應低溫環境了,那對低溫對他的影響就比較小。”
也有人認為,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天氣變化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而負面情緒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給人一種“關節炎犯了”的假象。
問題三:
骨質疏松是常見病,怎麼儲骨量
除了關節炎,骨質疏松也是中老年人、絕經婦女常見的骨科疾病。
嚴世貴說,骨質疏松與峰值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聯系。骨量是指單位體積內,骨骼內骨組織的含量;峰值骨量,指的是人一生中所能獲得的最高骨量。
嚴世貴描繪了人的一生中骨量的變化趨勢——
一開始,骨量不斷上升;到了20~40歲左右,骨量達到並保持在最高水平;此後,骨量開始逐漸下降,尤其是到了老年,或者婦女絕經之後,骨量迅速下降。
許多人在進入中老年以後,才意識到骨質疏松症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但此時已經錯過了骨量的增長階段,只能在低峰值骨量的基礎上盡量減少骨丟失。
嚴世貴建議在骨量增長階段就要通過飲食、鍛煉等方式提高峰值骨量。比如多補充牛奶、雞蛋、沙丁魚、肝髒、魚子醬及魚肝油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峰值骨量大的話,後面即使流失了,它的存量也不至於太少。得骨質疏松的概率也就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