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風濕關節炎調配營養有學問 四個防治最關鍵

風濕關節炎調配營養有學問 四個防治最關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已從溫飽型發展到講究營養。食物中的營養必須依賴健全的脾胃功能才能吸收,若脾胃功能失健,或因某種疾病對某種富有營養的食物不相宜,食之反而會腹脹不舒。所以,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發問合理調配營養。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體內有熱,一般不宜服用紅參、鹿茸等補品,對熱性食物如大蒜、蔥、韭、辣椒等也不宜多吃;若胃酸過多或脘腹飽脹,不宜多吃甜膩之品及牛奶、豆漿、豆類等閉氣助脹之物;若患者屬於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者,不宜服銀耳、阿膠等補品,食物中堅硬、生冷者及水果中的生梨等均宜少吃為好;若患者舌苔粘膩,體內濕盛,則不宜吃油膩厚味之品,如蹄膀、腳爪、甲魚等,應以清淡為宜。如果患者吃了海鮮或其他食物後,關節、肌肉酸痛更甚,亦須注意以後不吃或少吃。

  總之,由於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長,服藥比較多,脾胃功能往往就會受到影響。對於魚、豬肉、雞、鴨、蔬菜、瓜果等富有營養的食物,以食後胃中舒適、食而能化為原則。風濕性關節炎在進行營養調配時,一定要以對病情有益為原則,營養調配要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風濕關節炎調配營養有學問 四個防治最關鍵

  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痺證。對於痺證的辨證,首先要辨清風寒濕痺與熱痺的不同。熱痺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為特點,多見於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痺雖有關節酸痛,但局部無紅腫灼熱。其中以關節疼痛游走不定者為行痺;痛有定處,疼痛劇烈者為痛痺;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者為著痺。病程日久者,還應辨別有無氣血損傷及髒腑虧虛的證候。此型多見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痺證是因感受風、寒、濕、熱所致,故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為治療痺證的基本原則。現將行、痛、著、熱痺的主證、治則及方藥分述如下:

  (1)行痺

  主證:肢體關節酸痛,游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有惡寒發熱,苔薄白,脈浮。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藥:防風湯加減。

  防風、麻黃、當歸、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姜、大棗、甘草。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關節為主者,可選加羌活、白芷、威靈仙、姜黃、川芎祛風通絡止痛。酸痛以腰背關節為主者,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續斷等溫補腎氣。酸痛以膝踝等下肢關節為主者,可加獨活、牛膝、防己、萆通經活絡,祛濕止痛。

  (2)痛痺

  主證: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關節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

  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藥:烏頭湯加減。

  烏頭、麻黃、芍藥、甘草、黃芪、細辛、桂枝。

  加減用藥,可參見行痺有關內容。

  (3)著痺

  主證:肢體關節重著,酸痛,或有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緩。

  治則: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藥: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蒼術、羌活、獨活、防風、川烏、麻黃、桂枝、當歸、川芎、生姜、甘草。

  關節腫脹甚者,可加萆、木通、姜黃利水消腫。肌膚不仁者,可加海桐皮、莶草祛風通絡。

  (4)熱痺

  主證: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或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等全身症狀,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藥:白虎桂枝湯加味。

  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籐、連翹、黃柏、海桐皮、姜黃、威靈仙、防己、桑枝。

  皮膚有紅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涼血消斑。有硬結者,加蠶沙、苡仁、赤小豆除濕散結。午後潮熱或夜間煩熱者,加青蒿、地骨皮。

  綜上所述,在痺證的治療中,根據風、寒、濕、熱病邪的偏盛,選擇不同的治法。行痺以祛風為主,兼有散寒除濕,佐以養血;痛痺以溫經散寒為主,兼以祛風除濕;著痺以除濕為主,兼用祛風散寒,佐以健脾;熱痺以清熱為主,兼用祛風除濕。痺證日久則應根據正氣虧虛的不同,采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怎樣預防關節炎?

  籃球、足球、羽毛球……走出繁忙的工作和學習,很多年輕人喜歡和朋友一起,相約到運動場、體育館,舒活舒活筋骨,享受一身透汗後痛快淋漓的感覺。但是,由於打球時過於“投入”,激烈爭搶中發生身體碰撞,“掛點彩”也在所難免。專家指出,膝關節、踝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約占運動傷害的1/4~1/5。令人擔憂的是,很多人關節受傷後,到醫院照X光片,發現沒有骨折,就以為萬事大吉,自己隨便擦點紅花油。其實,關節的構成很復雜,“零件”很多,像其中的韌帶和軟骨損傷,照X光片根本查不出來。這些韌帶、軟骨方面小傷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會隨著人體的活動越來越嚴重,乃至造成終身遺憾。

  軟骨修復能力差易形成骨刺

  “關節損傷當然是越早診斷越好。”醫生提醒,有些韌帶和關節損傷本來比較輕微,通過定期理療、休息,加上服用促進軟骨生長的藥物,一般兩三周內是可以自行恢復的。但是,很多人並不把關節受傷當一回事,仍然劇烈運動,以為活動活動就會好了。殊不料,韌帶撕裂越來越大,最後甚至斷掉,而軟骨上的小傷口一開始只有一個小點那麼大,但如果總是受到磨損,不僅不會愈合,還會越變越大,到最後只有通過手術方能解決問題。

  對於軟骨受傷的治療,目前醫學上並沒有很好的辦法。張同仁說,關節軟骨不受神經支配,其營養從關節液中提取,本身是透明的,彈性很好。但軟骨受傷之後,自身很難修復得和以前一模一樣。“軟骨的修復就像皮膚結疤,但也有不同。皮膚結疤後,過一段時間傷疤會自行脫落,下面的皮膚和以前一模一樣。但是,軟骨則不同,其結疤的部分為纖維軟骨,彈性遠不如受傷前。”張同仁說,由於軟骨“結疤”部分太硬,久而久之就會長成骨刺,導致關節反復發炎、腫脹、積液,其缺損部分也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反復練習一個動作,某些部位運動過量,也會造成慢性關節損傷。張同仁說,最常見的慢性關節損傷為髌骨軟化。比如說,如果膝關節屈伸過多,時間久了,髌骨部位被“磨花了”,就像舊玻璃一樣毛毛糙糙,會引起髌骨軟骨面退化軟化。另一個常見的慢性關節損傷是“足球踝”,在踢球的時候,腳脖子不停地左右前後活動,關節活動過於頻繁,會導致缺損,生出骨刺。以後每次活動,骨刺會在關節中撞來撞去,使得傷口越來越大。

  自查關節損傷

  哪些活動易致關節受傷?

  1、帶球奔跑,受到對手干擾,易碰傷膝關節。

  2、打籃球快步上籃、羽毛球跳起扣球或踢足球搶頭球時,跳起後落地不穩,或者踩到別人腳背,都會引起腳踝受傷。

  3、投籃時被“蓋帽兒”,手指關節很容易受傷。

  4、日常生活中,挑、抬重物等動作,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車修理工反復蹲下起立,以及患膝關節疼痛的常見病如類風濕、痛風等,都會導致關節損傷。

  如何預防關節損傷?

  1、正確的落地技巧對預防膝關節損傷很重要。建議運動中落地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膝關節彎曲,軀干微微向前傾。盡可能避免膝關節側向或前後的動作。

  2、選擇平整、適宜運動的場地,不要在太硬或坑坑窪窪的地方運動。

  3、運動前進行10~15分鐘熱身,活動開全身關節。

  4、選擇合適的運動鞋和護具。有些人不管打籃球還是踢足球,都是一雙鞋,這是不正確的。籃球鞋鞋幫較高,鞋底很軟,可有效保護踝骨,利於彈跳。而足球鞋抓地很牢,可有效防止在草地上滑倒摔傷。

  5、別在缺乏專業訓練和教練指導下隨意嘗試高難動作。

  6、受傷後及時找專業醫生診治。

  如何發現膝關節受傷?

  1、膝關節疼痛。輕度韌帶扭傷時,膝部某處常突然疼痛,但是往往立即減輕,能繼續堅持比賽;如受傷時膝內有啪啦聲,同時伴有局限性撕裂樣劇痛,患肢不能持重,不能行走,提示可能發生韌帶完全撕裂或膝關節聯合損傷。

  2、膝關節腫脹。膝關節扭傷者,腫脹較輕,局限於某一處;如韌帶完全斷裂,則局部腫脹較大,並有皮下淤斑,浮髌試驗陽性。

  3、膝關節壓痛。扭傷不同部位都會出現壓痛,如在壓痛點處扪到局部組織有缺損性凹陷,多為韌帶完全斷裂的表現。

  4、膝關節活動障礙。傷後膝關節周圍肌群肌痙攣,使膝關節處於輕度屈曲位置,但病人能主動緩緩將膝關節伸或屈至正常范圍。

  5、膝關節交鎖。關節交鎖見於半月板部分撕裂、十字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端嵌頓在關節間隙間而引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