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也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脫臼,這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但是關節脫位也是有很多類型的,其中一種叫做髋關節脫位的類型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該疾病是關節脫位中比較嚴重的一種。所以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髋關節脫位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夠增強大家的了解。
本病是一種嚴重損傷,因為髋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並其它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脫位後股骨頭位於Nelaton線(髂骨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之前者為前脫位。脫位於該線之後者為後脫位。股骨頭被擠向中線,沖破髋臼而進入骨盆者為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這種損傷應按急診處理,復位越早效果越好。
(一)遺傳因素
無可否認的事實說明此症有明顯的家族史,尤其在雙胎嬰兒中更為明顯,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發病率可以高達20~30%,而且姐妹中更為多見。同樣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現髋脫位半脫位與發育不良三種類型,倘若不進行詳細的,早期的檢查與X線片診斷,除第一類之外,後兩類往往可以遺漏而到達7、8歲時髋關節已完全正常。
(二)韌帶松弛因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報告證明關節韌帶松弛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動物實驗中Smith將小狗的關節囊,圓韌帶切除後,產生髋脫位現象的百分比很高,臨床上Andren指出X線片中恥骨聯合的分離在髋脫位病例中為正常嬰兒的兩倍,他認為這是母體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內分泌使韌帶松弛,超量的內分泌變化是引起髋脫位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Andren、Borglin在新兒髋脫位病例3天以內發現尿中雌酮(Estrone)雌二醇17β(Estradil)排出量與正常嬰兒比較有變化。但是Thieme利用16個病嬰兒與19個正常嬰兒比較,逐月測量時,經統計學處理發現沒有區別。因此,內分泌變化引起韌帶松弛學說尚不能成立。
(三)體位與機械因素
髋脫位病例中臀位產有人報道高達16~30%之多,正常生育中臀位產僅占3%,Wikinson(1963)將幼兒髋關節固定於屈曲、外旋、膝關節伸直,並給予雌激素和黃體酮。可出現髋關節脫位畸位。出生後的體位亦有人認為是引起此病的一個因素。如在瑞典和美洲印地安人的發病率高的原因是由於嬰兒應用襁褓位有關。
通過對髋關節脫位致病原因的了解大家應該這種疾病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該疾病的發生。特別是髋關節脫位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很高,所以在兒童嬰幼兒時期家長們一定要時刻觀察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走路的方式,爭取能夠及時的發現該疾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