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 好發於8—25歲的青少年。但是,由於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活動量大,平時難免發生磕磕碰碰,出現關節疼痛時怕父母擔心,往往能忍則忍。大部分家長缺乏醫學知識,往往將孩子這些疼痛視為正常的生長痛或運動損傷,不易聯想到骨肉瘤。
肉瘤發病率躍居兒童腫瘤前三位
9歲的小齊,一向健康活潑。可是,幾個月前,父母發現小齊動不動就說膝蓋痛,走不動路。父母以為他正處於長身體的高峰期,可能出現了所謂的“生長痛”。每次他叫痛時,就幫他揉揉或讓他多喝點牛奶補補鈣。
萬萬沒想到,3個月後,小齊連路都走不了了,夜間膝蓋更疼得厲害。到醫院檢查,他竟被確診為右膝小圓細胞骨肉瘤,病灶已向脊柱和肺部轉移,不得不截肢、化療以穩定病情。
據了解,肉瘤發病率占兒童腫瘤的15%—20%,在世界各地均已排到兒童腫瘤發病率第二或第三位。肉瘤中的骨肉瘤更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要發病人群。肉瘤中很常見的骨肉瘤,多發生在10—20歲的孩子們身上。
海口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主任張壽表示,這與青少年正處於骨骼快速成長期有關。骨頭生長快,容易錯位,導致惡性骨腫瘤常發於膝關節等部位。其發病原因還沒有定論,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良性病惡變、外傷及感染等,環境的惡化也會加速病情發展。
骨肉瘤早期症狀不明顯
骨肉瘤主要發生在下肢,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特別是膝關節周圍等部位,而且發展迅速,惡性程度很高,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存在臨床上不能發現的微轉移灶,約九成患者出現肺轉移。“這與骨肉瘤早期隱蔽性較強、症狀不明顯有關。不要說是家長,不少非專業的醫生對它都缺乏認識,導致60%的病人確診時已發展至中晚期。”張壽稱。
青少年普遍活動量大,平時難免發生磕磕碰碰,出現關節疼痛時怕父母擔心,往往能忍則忍;而多數家長缺乏醫學知識,往往將孩子的疼痛歸因為正常的生長痛或是運動損傷等。
膝關節為最常見疼痛部位
“膝關節是骨肉瘤最常出現疼痛的部位。”張壽結合多年的臨床觀察指出,疼痛是骨肉瘤的一個主要症狀。這種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但父母通過密切留意孩子的變化,也能發現蛛絲馬跡。
醫生建議,如果孩子出現腿痛3周不緩解或出現以下症狀時,就應及時到醫院拍片排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1、四肢常有不規則的隱痛不適,開始表現為關節周圍間歇性疼痛、酸痛、鈍痛,服止痛藥有效。但是,隨著病情加重,疼痛劇烈難以忍受且持續時間延長,普通止痛藥無效,而且疼痛會向其他部位放射。
2、逐漸出現關節周圍腫脹、腫塊,並伴有皮溫升高、靜脈怒張等表現;腫塊不斷增大,症狀日益加重。
3、出現與運動無關的疼痛,特別是夜裡疼痛明顯,有可能是腫瘤的生長表現;而當處於運動狀態時,關節疼痛進一步加重。
4、病情發展十分迅速,甚至隔天都有加重跡象。
5、除骨關節痛外,還逐漸出現體溫升高、厭食、消瘦和面色蒼白等全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