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骨折後多服鈣片
生活中,許多人認為骨折的傷者應大量服用鈣片,讓其早日康復。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因為,一般正常飲食所攝入的鈣鹽就能滿足生理上的需要。再者,骨折的發生多由創傷或其它病因所致,並非由身體缺鈣引起的。
恰恰相反,在骨折發生後,骨折的斷端還會釋放出大量的鈣質。同時,由於傷者長時間臥床很容易造成全身或局部骨骼脫鈣。這些游離鈣被吸收入血,使血鈣的含量增高,使腎髒代謝負擔增大。況且,病人若長期臥床,尿液排出不暢,就可能發生尿路結石,這種不良後果在生活中並非少見。此外,大量地服用鈣劑還能引起胃酸減少、消化不良及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這些不良反應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營養障礙,反會影響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後過多服用鈣片是無益的。
誤區二、骨折後揉捏疼痛部位
不少人認為,摔倒後只要能站起來走路就沒事,不必上醫院。骨折站起來試走,只會導致骨折更嚴重。有一種無移位嵌插的骨折,骨折部位由於外力的作用,緊緊“咬合”,當時走路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時候X光片都看不出來,只有做CT才能確診。“就像糠心蘿卜一樣,從外觀根本看不出來。”
而且,骨折後往往疼痛不明顯,多數是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才會有劇烈的疼痛。不要因為當時不疼,就站起來走路。有人為減輕疼痛,揉捏骨折部位,這是很危險的,不僅會加重骨折,還可能導致骨折裂端刺破血管和神經。骨折後,應立即停止活動,如果是上肢骨折,可順勢牽拉一下,如果周圍人缺乏急救常識,最好安靜躺著,馬上聯系120急救車。
誤區三、早期就喝骨頭湯
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
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炖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炖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 遲。若骨折後大量喝骨頭湯,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
誤區四、術後休養不復診
事實上,骨折術後康復有個黃金期,一般是手術後6周~3個月,最晚不要超過3個月。在門診看到不少因為關節周圍或者關節內骨折、復雜骨折的患者,因錯過了康復的黃金期,往往遺留骨折部位臨近關節的功能障礙,導致關節黏連或僵硬,帶來終身的行動不便,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在手術後4周~6周就要回醫院骨科門診復診。為什麼要4周~6周呢?是因為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四肢骨折基本都有一個初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