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哪補哪:經常見到骨折的患者捏著鼻子大喝油乎乎的骨頭湯,韌帶軟組織損傷的患者大嚼豬手羊蹄的(回民朋友請諒解)。俗話說吃哪補哪,骨頭湯和豬手羊蹄真的含有骨質和軟組織愈合必須的鈣質和膠原嗎?經過正常的消化吸收作用,裡面的營養成分基本上同普通食物沒有太多差別,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及運動量的下降還可能導致體重大幅度飙升,從而加重了關節的負擔。這樣看,我們的努力可謂得不償失。其實在受傷後,我們只要正常飲食,適當增加營養,多補充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保證日常活動體力充足就足夠了。
2.揉揉舒服:眾所周知,骨科損傷的功能練習往往是需要承受痛苦的,在日常生活中,受損肢體的不適感常常困擾著這些不幸的人。於是乎,經常看到很多患者,除了練習功能之外,用手不停的在不舒服的地方反復揉搓按摩,問一問他們的感受:揉揉舒服!是這樣嗎?不停的按摩會導致受創關節周圍的尤其是腫脹的軟組織充血,增加了炎性滲出,造成腫脹加劇,疼痛感加劇,按摩停止以後用不了很長時間,各種加劇的不適感就會重新出現。所以說,在出現不適的時候,最佳的方法是冰敷,休息,要讓手盡量遠離受傷的部位,讓這些部位充分休息,“睡個好覺”。
3.盡早脫拐:對於下肢損傷的患者來說,拐杖真是又愛又恨,尤其是到了康復治療的後期,拐杖這東西看著就煩,拿著嫌沉,用著嫌丑,總有一種做殘疾人的感覺。其實不然!拐杖作為最常見的下肢助行用具,有著其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在下肢各關節功能障礙期間,下肢作為人從事活動的唯一依靠,仍然要承擔正常的體重,其負擔並不會因為損傷有所降低,反而因為其本身耐受力下降而在日常活動中受到更多的損害。這時,拐杖的減負作用就顯得非常突出,合理使用拐杖,可以將相當一部分體重轉移到上肢,合理分配了體力,減少了患關節的損耗,也就創造了更好的康復條件。還有一些患者,由於下肢力量不足,引起了步態失常,久而久之,成了邯鄲學步,甚至忘記了正確的走路方式,這時使用拐杖可以使患肢在最小負重的前提下進行盡量好的步態重建。在功能完善以後,自然隨著進步而脫掉了拐杖,這時拐才能說真正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還有一些關節退變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就很困難,使用拐杖或手杖能夠盡量減緩關節退變,是一切治療手段的最前提條件。可見,拐杖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把它看做累贅,功能到了,再和他道別。拐杖有很多種:腋拐、肘拐、拐杖、登山杖、步行杖等都是很好的工具,建議大家認真對待。記住:用拐一時並不代表你是殘聯的一份子,該用不用會把你更快的推向殘聯!
4.多活動才能練好功能:這個情況在很多文章中已經有了詳細的闡述。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有時候,過度的活動可能造成患肢損傷加重,自我修復減慢甚至出現更嚴重的難以彌補的附加損傷。這樣,確實要在各種活動之前,把“合理”這個原則放到首要位置。合理的付出才能有理想的收獲。否則不僅事倍功半,還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附加損傷,那將有可能成為非常嚴重的後果。
5.嚴格制動好養傷:這個問題也常見於一部分患者,這一部分人(可能是自身性格所限、也可能是無人傳授)覺得只有靜養才是養傷之道。實際上骨折的愈合、韌帶的自我修復,都需要一定的、合理的牽拉擠壓或者其他方向的應力刺激,才能盡早的完成,所以保守的面對損傷的部位,一動不敢動,也是常見的一種情況,需要大家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