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誤區 >> 了解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誤區

了解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誤區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現為頸、背、腰、骶、肩等脊柱的疼痛,或者下肢大關節、足跟的疼痛或腫痛。可以隱匿起病,甚至病人不能確定具體的起病時間。也可以是急性起病,突然出現關節腫痛,活動受限。這類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夜間疼痛加重,晨起時症狀更加明顯,休息不能緩解症狀,活動後感到輕松,症狀減輕,醫學上將此稱為“晨僵現象”。

  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很容易誤診,因為許多病人早期不是表現在脊柱的疼痛,不少是以下肢大關節腫痛為首發表現,許多醫生沒有意識到這一特征,導致誤診。許多醫生給病人照片(X線,CT或MRI)是哪裡痛就照哪裡,腰痛照腰,頸痛照頸。結果照片報告腰椎或頸椎的骨質增生,就以此為診斷。其實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有意義的是骶髂關節的照片,但是以骶髂關節疼痛為突出表現者不多。這是早期強直性脊柱炎很容易誤診的原因。

了解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誤區

  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決策

  誤區1:得了強直性脊柱炎疼痛劇烈,到醫院去靜脈點滴青霉素或者打地塞米松,以緩解疼痛之苦,這是錯誤的。

  因為青霉素對強直性脊柱炎是沒有效的,而其中緩解疼痛症狀的是地塞米松的效果。但地塞米松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是對長遠利弊的衡量,我們知道是非常有害的。

  誤區2:目前市場上很多治療風濕病的藥物被風濕病患者看成是特效藥。

  特別是港澳台一帶,這些特效藥之所以特效是因為止痛快,其中主要含激素,還有一部分消炎止痛藥和維生素,這些藥物打著國外進口的幌子,其實國外藥店根本沒有此類藥物的銷售,這些藥物指標不治本,長期使用即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同時可能造成很大的副作用。

  誤區3:如今是個信息時代,廣告漫天飛的時代,病急亂投醫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們開始一步一步被廣告誤導,最後不但錢財被騙,還延誤病情。

  此外,一些含有激素或其他西藥的所謂“中成藥”,這類藥多是打著“秘方”或“專利性科研成果”的幌子,以不便公開配方為借口,做成醫院自制的“中成藥”,還信誓旦旦地保證其中不含西藥,沒有副作用。

  不但要止痛,更需要緩解病情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個致殘性的疾病。因此,其治療不但需要止痛,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病情,改善和恢復脊柱關節的功能,阻止病情發展至關節功能障礙,防止步入殘廢。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中央型”,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同是慢性致殘性的疾病;夜間疼痛更明顯;早晨起床時僵硬疼痛更明顯,而活動後減輕;激素和消炎止痛藥對緩解症狀有特效。而區別只在於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和大關節為主;類風濕關節炎則以外周的大小關節為主。所以強直性脊柱炎為“中央型”,類風濕關節炎為“周圍型”。後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發現這兩個病的易感基因不同,病理基礎也不同,實際上是兩個病,而不是一個病的兩個類型。

  但是,強直性脊柱炎在治療上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一些相似之處。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愛若華、火把花根片、雷公籐等,對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有效;而羟氯喹只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而對強直性脊柱炎無效;硫唑嘌呤和環磷酰胺常被用於重型且頑固的類風濕關節炎,但較少用於強直性脊柱炎。無論如何,強直性脊柱炎的藥物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緩解病情的藥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科學用藥可以獲得最大的療效和最低的副作用,而盲目用藥是危險的。

  強直性脊柱炎三期“圍剿”

  三分靠醫生,七分靠自己

了解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誤區

  如果你不幸患了強直性脊柱炎,首先要有降伏病魔的信心。既要有長期與之共存的心理准備,又要防止被其摧毀。一方面需要尋求風濕免疫科醫生,進行控制病情的治療,不要只滿足於消炎止痛;另一方面注意自身的保健和功能的鍛煉,防止脊柱和關節變形和強直。

  自身保健方面,首先是睡眠的姿勢平直,防止脊柱側彎,床墊硬實和低枕,以防止駝背。工作時要經常變換體位,例如用電腦的時間不要持續太長,每1~2個小時要起來活動一會,特別是頸椎的活動;長途駕車者要休息,下車活動腰部,做做舒展運動。平時要多活動,不要老是躺在床上,多活動腰椎和頸椎,多做擴胸運動,多做髋關節的伸屈運動。如果堅持早晚(睡覺前後)各做一次廣播體操,肯定有好處。

  生活中注意避免或及時治療各種感染,尤其是腸道感染、尿道感染和咽喉感染,這些感染均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