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間歇性跛行的醫學定義

間歇性跛行的醫學定義

  間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後,上述症狀再度出現。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跛行呈間歇性出現,故稱為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在腰椎管已有狹窄的病理基礎上,因直立時椎體及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時下肢肌肉的舒縮活動進一步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瘀血以及神經根受牽拉後,相應部位微循環受阻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從而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當患者蹲下、坐下或平臥休息後,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動時的刺激來源,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態得以改善,因此症狀也隨之減輕、消失。再行走時,再度出現上述症狀,再休息,症狀再緩解,如此反復,交替出現,形成了間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臨床特點之一。

間歇性跛行的醫學定義

  如何鑒別間歇性跛行??

  腰椎管狹窄症表現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與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不同,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2)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下肢可有節段性感覺障礙,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為襪套式感覺障礙。

  (3)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步行距離隨病程延長而逐漸縮短,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則不明顯。

  (4)必要時,可行動脈造影檢查,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動脈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可顯示動脈腔狹窄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