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發病率約為3/100萬,在惡性腫瘤發生中僅占0.2%,所以人們對此病認識較少,不容易早期發現,症狀出現時往往誤認為生長痛、外傷疼痛等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骨肉瘤常發生在四肢長骨,其中組成膝關節的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最常見,也可發生於脊柱、肩胛骨、鎖骨、肋骨、胸骨、顱骨等部位。研究資料顯示,早中期骨肉瘤患者單純截肢術後5年生存率小於25%。部分患者截肢後局部可能復發,更讓人擔心的是骨肉瘤的遠處轉移。家長要高度重視青少年不明原因的肢體疼痛這一症狀,接受醫生的建議,及時接受X光、核磁共振等相關檢查,同時行活組織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確診的患者配合醫生進行規范的診治,力爭保全肢體,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
病例:誤把骨腫瘤當腳扭傷釀成悲劇
如果能夠時光倒流,羅先生最想回到半年前。那時,11歲的兒子每晚都會嚷著“腿疼”。他以為,孩子是在打籃球時扭傷了關節,便把他帶到中醫院,貼膏藥了事。兩個月後,小羅因劇烈疼痛被送往醫院救治。診斷結果是如此無情:他已到骨腫瘤晚期,並已出現肺部轉移。
在醫院骨腫瘤科,像小羅這樣的悲劇並不罕見。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指出,青春期孩子正當骨骼快速生長期,患兒家長常誤將夜晚發作的腫瘤痛當成“生長痛”,把關節腫塊當成“運動扭傷”,有人自行貼中藥膏“活血化淤”,反而促進腫瘤生長。種種認識誤區導致超過五成的患兒在就診時,病情已至中晚期。
醫生呼吁,當青少年肢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尤其是夜間疼痛或者休息時出現肢體疼痛,且按外傷治療無效時,就要小心惡性骨腫瘤的可能,需到醫院骨科做詳細檢查。
症狀:四肢出現腫塊、夜間痛要小心
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統計,骨腫瘤尤其是惡性骨腫瘤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是因為這段時期是骨骼的快速生長期,成骨細胞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後,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
對於良性骨腫瘤來說,如果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規范,就有可能出現骨折、腫瘤復發、肢體功能障礙。惡性骨腫瘤延誤救治的後果更為嚴重,病人會面臨因手術切除困難而被迫截肢的風險,並極可能因發生遠處轉移而危及生命。
只要早期規范診斷和治療,肉瘤目前的安全保肢率能達到90%以上,5年生存率約為70%左右。尤其是早期骨癌,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減少復發、轉移的可能,降低治療難度,也會減少孩子的肢體殘疾。然而,到醫院治療的早期患兒並不多,這與骨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有關。
以肉瘤為典型代表的惡性腫瘤具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夜間痛”,骨肉瘤尤其突出。在骨肉瘤早期,80%的病人能摸到腫塊,50%的病人會有“夜痛”,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會有“夜痛”。青春期男孩比較好強、叛逆,有些男孩未必會向家長承認四肢疼痛,但是會表現為晚上輾轉反側,痛得睡不著。
骨腫瘤的另一典型症狀是,在足部有緩慢生長的小腫塊,腫塊位置非常固定但界限不清楚,按下去有壓痛感。到了病程後期,還會發生靜脈怒張和局部皮膚溫度升高等現象,手摸上去感覺異常熱。
提醒:貼中藥“治療”骨癌會加速轉移
骨痛出現後,許多家長以為只是跌傷碰傷等小問題,傾向於帶孩子去貼膏藥。有研究發現,有60%的骨癌患者曾自行貼中藥藥膏治療,有些外貼中藥時間較久的患者,其腫瘤生長速度明顯超出正常水平,個別患者甚至很快就發生了肺部轉移。這可能與骨傷科所貼藥膏有‘通竅、活血化淤’的功效有關,促使腫瘤快速生長,促進其快速轉移。同時,與運動沒有時間關聯的可疑“肢體疼痛”出現後,也不要擅自去桑拿、按摩、泡浴,因為這樣也會促使腫瘤快速生長甚至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