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關節脫位是上頸椎最常見的損傷。若未經及時治療,其脫位程度常進行性加重,導致脊髓高位受壓而危及生命。由於其潛在危險性大,應積極治療。從解剖學角度看,如果沒有暴力外傷史,寰椎橫韌帶、翼狀韌帶、關節囊韌帶和齒狀突均完整,就不可能出現寰樞關節脫位。寰齒側間隙不對稱可能是正常解剖現象,沒有臨床意義。sutherland曾做過屍體的正常寰樞關節寰齒側的研究,發現在中立位時,兩側寰齒側間隙是有差距的,兩側差值可以達到2.1mm。
這些患者並沒有經受很大的暴力傷,有些甚至沒有外傷史,只是因為頸痛就診攝了開口位X線片,見到齒狀突與兩側寰椎側塊不等距。有些病例CT橫截面上也見到兩側寰齒側間隙不等距。這些病例都經過了牽引及支具治療,均未能糾正“脫位”,個別病例甚至因此而做了寰樞關節融合術。對這些病例作出“寰樞關節脫位”的診斷是不恰當的。如果有齒狀突骨折,在頸椎側位片及開口位片上可以見到骨折線或骨折移位的影像。橫截面的CT可以觀察到寰椎橫韌帶的起止點是否有撕脫骨折。如果橫截面CT影像見寰樞關節旋轉角度超過47度,即可診斷寰樞關節脫位。
寰樞關節脫位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橫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和寰椎前脫位程度以及是否對脊髓造成壓迫。局部表現主要是枕下和枕頸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如果合並脊髓損傷,有三種情況發生:
(1)呼吸中樞受到波及時,於損傷現場致命;
(2)損傷後有一過性神經,表現短暫肢體癱瘓或肢體無力,但能迅速好轉乃至治恢復;
(3)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功能障礙,此為最嚴重者。如果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寰椎脫位則更加嚴重,脊髓受壓也隨之加劇;
(4)遲發性神經症狀。損傷在當時和早期並不發生,隨著頭頸活動增加而逐漸出現。寰樞椎脫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頸部傾斜。如果單側向前移位時,頭部離開患側向健側傾斜;頸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經痛等。脊髓壓迫症狀和體征極少發生。有時微小的創傷就可造成寰樞關節旋轉移位,頭在旋轉位置上,取代了寰椎在樞椎上面的運動,兩者僅能有少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