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崴腳後處理不當或留後遺症

崴腳後處理不當或留後遺症

  為何踝關節容易扭傷?

  俗稱的"崴腳"或"腳脖子傷筋"在醫學上被稱為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其穩定性由內側韌帶復合體、外側韌帶復合體、下胫腓韌帶復合體共同維系。這些部位的韌帶並不像其他大關節周圍韌帶那樣堅強,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更容易損傷。

  日常生活中,踝關節受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種:一是運動前准備不充分,關節沒有活動開;二是鞋子過大或過小;三是在明顯高低不平的訓練場地上跑、跳時注意力不集中;四是夜間走路,可視度差一些,"踩空"的可能性增大。而受傷一般分三種:一是輕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受傷後踝關節活動時疼痛,不能繼續進行高強度活動;二是中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後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淤血,不能負重或行走;三是重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後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淤血外,還可出現關節畸形,不能進行主動活動。

  什麼是"崴腳後遺症"?

  崴腳後遺症主要包括踝關節不穩,踝關節撞擊,踝關節滑膜炎,踝關節骨質增生等。對患者的直接影響就是走路不穩,局部腫脹、疼痛。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首次受傷後未能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指導與治療。首先,崴腳後拍攝的普通X片只能顯示是否骨折,而不能顯示有無韌帶損傷。"未見骨折"的攝片報告會讓患者忽視局部損傷的嚴重性。崴腳的瞬間,踝關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移位,但立刻就自動復位了。攝片時看到的"關節無移位"並不能說明關節沒有受傷。韌帶損傷後數日內的自行修復、愈合,讓患者疼痛腫脹消退並使患者產生"損傷好轉"的錯覺,從而延誤就醫。治療不當使損傷的韌帶瘢痕連接、松弛並出現不穩。

崴腳後處理不當或留後遺症

  輕、中度的踝關節扭傷,可能會因韌帶松弛易致反復扭傷,出現以下讓人感到不適應的種種症狀:因天氣變化出現酸痛;因站立過久走路會痛;持續力量差等。而踝關節骨折,可能會導致後果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甚至殘疾。

  崴腳後及時處理是關鍵

  骨科專家表示,踝關節損傷只要早期進行合理處理,絕大部分均能完全恢復正常,不會留下後遺症。那麼,崴腳後該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及時制動。腳踝關節是最容易扭傷的關節,一旦扭傷,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痛",這時候要馬上停止運動,受傷的腳踝關節盡量不要走動,也不要隨意按摩推拿。

  其次,冰敷有講究。一般在受傷後,每一至兩小時使用冰袋冷敷20至30分鐘,冰袋與皮膚之間最好用毛巾、繃帶之類的東西隔開。不冷敷時,盡可能把腳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踝部腫脹。切忌在冷敷之後,很快又改用熱敷。

  最後,重視功能鍛煉。當疼痛和腫脹消失之後,就可以進行關節功能康復鍛煉,但強度不宜過大,運動量也要適可而止。在訓練之余,適量加強大腿、小腿、腳腕的肌肉、韌帶的力量練習,以全面增強身體素質,將促進受傷關節機能的迅速恢復。

崴腳後處理不當或留後遺症

  崴腳後,建議有條件的患者,應立即前往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看是否需要理療和其他治療。如發現嚴重的韌帶損傷、骨折,應根據需要盡早手術,恢復踝關節結構及穩定性至關重要,諱疾忌醫贻害終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