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頸椎病最早期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故又稱局部型頸椎病或頸型頸椎病。
具體表現為:頸部疼痛、酸脹不適,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頸部不適,患者常訴說脖子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部分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不敢主動活動,被動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而使病情加重。急性發作時常被俗稱“落枕”。
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各型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機。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經保守治療大多數病人可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