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既能解暑又能健身,可以說是最好的夏季運動了。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清涼舒爽的水面總是無法抗拒。但是,每年因為游泳不當而帶來的意外損傷也有不少。只有做好科學完備的准備才能享受到游泳帶來無限的暢爽和健康。
游泳也會導致崴腳?
朱先生剛學習游自由泳,可能是由於打腿用力,游完後感覺左腳踝是腫的,像在陸地上崴了腳一樣的感覺,非常難受。經醫生診斷,這由於動作不正確引起的踝關節功能受損。
自由泳腿的打水動作由向上和向下打腿兩部分構成。向下屈腿打水,向上直腿打水。向下打腿是主要推進力,因此要速度快一些,用力大一些。動作結構可以描述為“大腿帶動小腿,兩腿上下鞭狀打水”。具體來說,打腿時兩腳應稍內扣,踝關節放松,由髋關節發力,傳至大腿,帶動小腿和腳,做鞭狀打水,動作應有力而有彈性。向上打水時,大腿帶動小腿直腿向上移動,當整條腿移到水面並與水平面平行時,大腿首先停止繼續上移,轉入向下打腿,但此時小腿和腳由於慣性的作用仍在繼續上移,使膝關節彎曲成約160度角,之後小腿和腳在大腿的帶動下開始向下打水;當向下打水到最低處並開始向上打水時,小腿仍未完成向下打水,直到小腿伸直,隨大腿轉入向上打水。然後開始下一次動作循環。
自由泳打水時要注意踝關節的自然放松。初學者因腳腕過於緊張也會發生踝關節酸痛。但如果出現腫脹並有明顯的崴腳的感覺,建議先到醫院進行檢查,確定是否是因為踝關節損傷造成,並按醫生的要求進行調養和康復訓練。如果可以排除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則應注意加強踝關節的力量和柔韌練習,並在游泳前注意進行熱身活動,避免使踝關節和肌肉在向下打水時受到損傷。打水時發力技巧也很重要,肢體末端的動作處理不能隨意,不能與整條腿脫節,否則容易受傷。
游泳過度引起肌肉勞損
在會所游泳池泡了兩三個小時後,張女士突然感覺頭昏腦脹、四肢冰涼,於是緊急向工作人員求救,入醫院後,被確診為長時間游泳引起的心動過速和肌肉勞損。本想通過游泳來減肥的她卻沒料到有這樣的後果。
據了解,最近像她這樣因為游泳過度而引發疾病的還不少。專家告誡,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時間在20到45分鐘,切莫貪涼延長時間影響自身健康。據介紹,體重達71公斤的盛女士最近剛學會游泳,為了早點看到減肥的效果,她一連兩三小時都泡在水中,或游泳或走動,她認為這樣能快速消耗體能,還能消暑。誰曾想泡水時間一長,便感覺渾身不適、心動過速。
專家指出,人在水中容易散熱,但在水中時間過長,身體產生的熱量低於水中散熱,體溫調節功能就會遭到破壞,這時會出現皮膚中的動脈收縮,小靜脈擴張,使血液停滯在皮下靜脈內,造成皮膚青紫、嘴唇發黑,身上起“雞皮疙瘩”,甚至發生痙攣現象。
長時間在水中游泳,特別是在很涼的水中游泳,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如果感覺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曬曬太陽,待暖和後盡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動過速、肌肉勞損等病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