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運動後易“損傷”警惕骨腫瘤

運動後易“損傷”警惕骨腫瘤

  “如果不是因為一次爬山意外扭傷了腳,踝關節疼痛來我們醫院就診,可能短時間也不會被查出竟然患有骨腫瘤。”省新華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姜滔副主任醫師說,不久前,他們接診了這樣一位50多歲的趙先生。

  姜滔副主任醫師說,骨腫瘤前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不少人在運動後,骨頭或關節會輕微損傷,出現疼痛甚至骨折,檢查後才發現竟患了骨腫瘤。其實年輕人更易患原發性骨腫瘤,且越年輕腫瘤的惡變程度越高,而老年人則多見轉移性骨腫瘤。

  爬山扭傷腳查出骨腫瘤

  “趙先生平時喜歡爬山,在一次爬山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關節疼痛得很厲害。當時他還沒太在意,以為就是普通的扭傷,引起踝關節疼痛。”姜滔副主任醫師說,當趙先生到省新華醫院骨科時,我們給患者進行了詳細檢查,最終發現趙先生竟為腫瘤骨轉移。

  醫院在為趙先生做了磁共振後,發現有許多小的病灶,骨頭破壞,就像遭遇了蟲蛀一般。醫院為趙先生做了磁共振和CT的進一步檢查,最後才發現趙先生轉移性的骨腫瘤,但患者前期絲毫沒有感覺。

  趙先生很疑惑,只是輕微的運動損傷,踝關節為什麼疼得那麼厲害?

  姜滔副主任醫師解釋說,其實,像趙先生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簡單的關節疼痛,其實患者早已存在骨腫瘤。他形容,患者的骨頭內部就好比爛木頭,只要輕微的損傷或運動,就可能出現病原性骨折。

運動後易“損傷”警惕骨腫瘤

  很多腫瘤並不是一開始就會表現出症狀。如趙先生一樣,因為運動後,出現疼痛,或骨折後,被檢查出骨腫瘤的患者不少,姜滔副主任醫師說,省新華醫院骨科一年接診的骨腫瘤患者有十多例。

  青壯年有兩個發病高峰期

  姜滔副主任醫師解釋,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骼或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後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後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

  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在骨腫瘤中:良性占50%,惡性骨腫瘤占40%,腫瘤樣病變占10%左右。

  骨腫瘤一般發生的部位以大腿骨和小腿骨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等。發生軀體腫瘤較少,如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及軟骨肉瘤等。

  從發病的年齡上看,有兩個高峰階段,第一個高峰是在10到20歲,一般多為原發性骨腫瘤;而第二個高峰是壯年以後,主要為轉移性骨腫瘤。二分之一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病人發生在10到20歲,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內,說明惡性骨腫瘤多發於青少年,危害較大。一般來講年齡越小,惡性骨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而且目前在治療上還沒有很大的突破。

  骨腫瘤與其他腫瘤相同,其發病因素很復雜,主要和家族遺傳性有關。骨腫瘤多發生於10到30歲之間,說明骨胳發育生長旺盛,與腫瘤的發生有關。

  早期會感覺疼痛出現腫塊

  姜滔副主任醫師認為,早期發現骨腫瘤對治療和預後影響很大。早期的表現為感覺骨或關節的疼痛,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呈間歇性,疼痛可逐漸加重,並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會腫脹或出現腫塊。

  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也就是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青少年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膝關節周圍疼痛,發熱、肢痛、腫脹、白細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時,要警惕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向時,要警惕有轉移性骨腫瘤的可能。

  在早期發現以上症狀,特別是在青壯年或老年人有以上的症狀時,要警惕骨腫瘤的發生,並及時到骨腫瘤治療經驗豐富的大醫院就診,進行系統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