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世界每3秒發生一次骨質疏松骨折;一半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以後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一次骨質疏松骨折後會遭受第二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後6個月內死亡……骨質疏松性骨折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疾病負擔。專家提醒,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補鈣:包括合適的飲食、運動和光照,但是不是光補鈣就可以了呢?
在日前舉辦的嶺南健康大講堂《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報告會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黃宏興指出,骨質疏松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和骨折危險頻度增加為特征的全身心骨骼系統疾病。骨頭與其他組織一樣,一直處於新陳代謝之中,舊骨裡的鈣不斷釋放入血循環及細胞外液中,腸道吸收的外源性鈣和人體重吸收的鈣不斷沉積在新骨中,“破骨細胞”使舊骨被破壞;“成骨細胞”使新骨形成,維持著鈣在體內的平衡。 因此,鈣的代謝是這兩種細胞起作用的結果。可以想象,骨質疏松患者體內破骨細胞的作用已經超過了成骨細胞的作用,此時補鈣,就像提供修補牆壁用的水泥,雖有一定作用,但提供水泥並不等於補牆,還要有泥水匠的操作。藥物就充當了泥水匠的作用,可以干預上述兩種細胞的“工作”。按照作用機理分類,包括抑制破骨細胞的藥物、促進成骨細胞的藥物,作用於骨礦化的藥物。所以,只有藥物與補鈣相結合,才能有效治療骨質疏松。單純補鈣,並不能使骨質疏松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