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飲食禁忌 >> “吃出來”的痛風

“吃出來”的痛風

  我今年52歲,以前關節疼痛時好時發,一直未能得到明確診斷。近來我發現關節疼痛有幾次發生於赴宴後的當天夜裡,遂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一位做內科醫生的朋友,他為我做了化驗和系統檢查,確診為痛風,並告知:我這痛風與經常赴宴密切相關。請問痛風的發病機理如何?真是吃出來的嗎?

  痛風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特點是高尿酸血症,主要病因是尿酸產生過多或尿酸排洩障礙。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和食物結構在發生變化,痛風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且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

  正常人體內的嘌呤核苷酸(是組成核酸的一種成分)經代謝後最終分解為尿酸,並隨尿液排出體外。正常生理狀況下,嘌呤的合成與分解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嘌呤分解過多而致尿酸產生過多或尿酸從尿中排洩過少,則會出現高尿酸血症。持續的高尿酸血症就會引發痛風。

“吃出來”的痛風

  血液中尿酸過高為什麼會引起關節疼痛呢?其機理是過量的尿酸會以尿酸鈉鹽的結晶體形式沉澱在關節腔的組織內,引起局部白細胞增多,這些白細胞把沉澱物當作外來異物而吞噬掉。吞噬了尿酸鈉鹽的白細胞很快便死亡崩解,並釋放出溶酶體酶和肽類等生物活性物質,引起過敏反應,出現關節疼痛和發熱等炎症表現。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劇烈的跖拇關節(即大腳趾與腳掌處的關節)疼痛,以後逐步向其他關節蔓延,經多次反復發作後便進入慢性關節炎期。痛風若長期反復發作,可使骨質破壞,關節變形。除關節疼痛外,50~60的病人在關節及其周圍有“痛風石”沉積,多見於跖趾、掌指關節和耳廓上,局部可扪及大小不一的結節樣贅生物,這也是尿酸鹽沉積的結果。同樣,尿酸鹽若在泌尿系統沉澱,可損害腎髒並形成尿路結石,病人會出現血尿、蛋白尿和腎絞痛等症狀。

  痛風患者由於體內嘌呤代謝障礙等原因而使尿酸生成過多,倘若再進食大量高嘌呤食物,可使血中尿酸明顯升高,導致尿酸鹽沉積而引起炎性反應,特別是急性關節炎患者,飲食不當、酗酒等均可成為誘發關節疼痛的原因。因此,宴席之後痛風發作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痛風的防治除遵循醫囑服藥外,必須注意合理節制飲食,不可暴飲暴食,避免過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肝、腎、腦及牛羊肉、花生、豆類等),勿嗜酒(包括啤酒),防止受涼、勞累和過度肥胖。平時要注意多飲水,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利於加速尿酸的排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