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瑜伽館打出可以矯正脊柱側彎的廣告。骨科專家李愛民提醒,如果發現脊柱側彎,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治療,謹慎選擇瑜伽這種方式。如果長期練習不當,瑜伽有些動作過度屈伸對脊柱側彎不利。
脊柱側彎屬於常見病,臨床上表現為肩部高低不平、後背有凸起、脊柱不在一條直線上等。10歲至20歲的青少年應多加關注,家長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就醫,治愈率也較高。年齡稍大的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確診、就醫,醫院會針對不同患者制訂治療計劃,配合矯形操來緩解病情。瑜伽以塑型為主,大多數教練不具備專業的醫療知識,如果盲目選擇練瑜伽來矯正脊柱側彎,動作過度屈伸反而對脊柱側彎不利。
另外,如患輕度脊柱側彎,可做以下動作鍛煉。站立轉體動作,兩腳與肩同寬,手臂兩側平舉,扭轉上身,兩邊重復。俯臥向前全力伸一只手臂,另一只手臂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兩側重復進行。還可以做引體向上、側方屈伸等動作來緩解病情。
脊柱側彎怎麼回事?
脊柱側凸是一種症狀,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脊柱側凸,各有特點。為使治療有效,應該分清種類,有針對性治療。
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功能性或器質性兩種,或稱非結構性和結構性者。
(一)非結構性脊柱側凸
1、姿勢性側彎;
2、腰腿疼痛,如椎間盤突出症、腫瘤;
3、雙下肢不等長引起;
4、髋關節攣縮引起;
5、炎症刺激(如闌尾炎);
6、癔症性側彎。
非結構性脊柱側凸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暫時性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凸。一般這種病人在平臥時側凸常可自行消失,拍攝X線片,脊柱骨均為正常。
(二)結構性脊柱側凸
1、特發性
最常見,占總數的75%-85%,發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不同,可分成三類。
(1)嬰兒型(0~3歲) ①自然治愈型;②進行型。
(2)少年型(4~10歲)。
(3)青少年型(>10歲~骨骼發育成熟之間)。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為常見。
2、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體;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節不良型。
(3)混合型,同時合並上述兩種類型。
先天性脊柱側凸是由於脊柱在胚胎時期出現脊椎的分節不完全、一側有骨橋或者一側椎體發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兩種因素,造成脊柱兩側生長不對稱,從而引起脊柱側凸。往往同時合並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線片上即可發現脊椎發育畸形。
3、神經肌肉性
可分為神經源性和肌源性,是由於神經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導致肌力不平衡,特別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對稱所造成的側凸。常見的原因有小兒麻痺後遺症、腦癱、脊髓空洞症、進行性肌萎縮症等。
4、神經纖維瘤病合並脊柱側凸。
5、間質病變所致脊柱側凸
如馬方綜合征、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等。
6、後天獲得性脊柱側凸
如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結核、膿胸及胸廓成形術等胸部手術引起的脊柱側凸。
7、其他原因
如代謝性、營養性或內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脊柱側彎怎麼辦?
一、矯正方法
1、側彎舉
方法:兩腳並攏,上體朝凸起的一側側彎,來兩手抓住樹干,堅持20秒,稍微停留後還原。
提示:身體保持側傾,不可前傾。
2、單臂上提
方法:“側彎”同側臂,上提手臂,好似提水桶,幅度越大越好。
提示:上體正直,不要前傾。
3、側臥舉腿
方法:練習者側臥於墊子上,慢慢舉起一側的腿,幅度越大越好。
提示:“側彎”部一定要朝下。
4、引體向上
方法:高、低單槓懸垂,上體引體。
提示:“側彎”側手臂在上。
二、脊柱側彎的跡象
1、穿上衣服後,領口不平,一側肩膀比另一側肩膀高。
2、一側後背隆起。
3、坐立時,腰部一側有皺褶,而另一側沒有。
4、平視孩子身體,發現其一側髋部比另一側高。
5、平躺時,兩側下肢不等長。
三、脊柱側彎檢查
檢查一:用手一個一個地觸摸背部脊柱的棘突,觀察其連線是否在一條直線。
檢查二:腰背部,立正站好,從後面觀察雙側肩部,肩胛骨、腰部、骨盆,看是否對稱及有無脊柱側彎,有不對稱者為異常。
檢查三:雙手自然下垂,合攏,然後彎腰九十度,雙手對准兩腳中間位置。如果有脊柱側凸,可出現兩側背部或腰部不等高。
四、日常預防
加強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坐姿,寫字時頭部不要過於前傾,脊柱要正直、不歪頭,兩肩之間的連線與桌子平行,前胸不受壓迫,兩足著地,保持平穩而又不易產生疲勞的體位。
低頭學習20分鐘,要抬頭仰視2-3分鐘,低頭學習30-40分鐘,需喲起來走一走,做些左右轉身的動作,頭部要適當向前向後做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