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日常多見的突發事件,突然跌倒、不小心被自行車、電動車或小汽車剮蹭、登山遠足等戶外運動都會使骨折的發生率大大增多。尤其是冬季路面冷硬,對於很多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來說就更易跌倒發生骨折。
受“傷筋動骨100天”的思想影響,許多骨折患者更是不敢活動,不清楚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只是慢慢地‘養’,失去了康復的最佳時期。
骨折後最忌“一動不動”
三個月前,78歲的陳婆婆不慎滑倒導致腰部劇痛,家人呼叫120將其送到醫院治療,診斷為髋關節骨折,必須進行髋關節置換。手術一周後她順利出院,醫生叮囑最多臥床一周就要下床活動。
但考慮到“傷筋動骨一百天”這句老話,的陳婆婆認為躺著骨頭才能愈合得更好,所以連續三個月吃喝拉撒都由保姆幫助在床上完成。上月她准備到醫院復查, 可下床時卻發現小腿無法站立,只得坐輪椅來到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婆婆的髋關節愈合情況良好,但由於長期臥床不動,下肢出現靜脈栓塞導致肌肉萎縮。
骨折後“一動不動”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骨折病”。四成左右的髋關節手術會導致靜脈血栓症,可能引發猝死率極高的肺栓塞。患者應在手術後三到7天就下床活動,進行康復運動,幫助身體恢復功能。
骨折康復中營養全面很重要
折後的康復過程還需要各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維生素、鈣等,適當地喝骨頭湯、牛奶,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以及服用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等,十分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骨折術後的患者,早期合理的骨折術後康復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體,均需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松鍛煉。對於沒有固定的關節,應及時鼓勵病人作主動的功能鍛煉,當骨折端已達臨床愈合就逐漸加強負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