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症。炎症導致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該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故又稱“五十肩”。因患病以後,肩關節不能運動,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故又稱“凍結肩”、肩凝症。
早晨穿衣服伸袖子的時候胳膊抬不起來;轉身從車子後排取東西的時候肩膀會疼;抬不起稍重一點的東西……這些都是肩周炎的常見症狀。去看醫生通常會給出以下的處方:吃止痛藥,敷膏藥,理療按摩,針灸,功能鍛煉。
什麼?疼成這樣了還要鍛煉?沒錯,不誇張地說,在這張處方中,吃藥理療按摩針灸都是緩解肩關節疼痛症狀的,只有功能鍛煉這一項是真正治本的,假如不鍛煉,即使經過治療肩膀暫時不疼了,但過一段時間,肩周炎還會回來找你。這中間的原因,還要從肩周炎的病因說起。
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大部分肩周炎患者,患病最初的起因是“肩峰下撞擊”,這種名字很拗口的病變,簡單說來,是由於肌肉失衡致使肩關節內部過於狹窄,導致抬胳膊的時候,關節內的肌腱被兩邊的骨頭擠壓、撞擊,從而引起肌腱的疼痛和損傷。如果任由“肩峰下撞擊”發展下去,疼痛和損傷會導致整個關節發炎甚至僵硬,肩周炎就這麼登場了。
所以肩部肌肉失衡才是罪魁禍首,而藥物、按摩、針灸對此都沒有明顯作用,解決肌肉和姿勢問題,只能靠功能鍛煉。
建議肩周炎的朋友進行以下的力量鍛煉
(1)增強背部肌肉,使胸肌背肌恢復平衡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兩種很有用的背部肌肉節奏操:
首先第一種,預備姿勢是俯臥在床上或者墊子上,雙手側平舉。
一:手臂不動,背部肌肉用力,使兩個肩胛骨往一起靠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使用背肌的力量,而不要使用頸部的力量、縮著脖子完成;
二:背部肌肉繼續用力,保持肩胛骨靠近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稍微抬起手臂;
三:背部肌肉繼續用力,保持肩胛骨的狀態,落下手臂;
四:放松背部肌肉,肩胛骨向兩側落下。
我們可以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這個節奏一直做下去。通常一組要做到“八二三四、五六七八”,每次完成3-5組,組間休息1分鐘。
第二種和第一種動作基本一樣,也要按照“一二三四”的四步節奏來完成,不同的只是將雙手側平舉改成了雙手向上舉,和身體拼成一個“Y”形。
做以上兩項訓練的時候,如果您本身力量很好,覺得動作太過簡單,可以在手中握兩個啞鈴,以增加難度。
(2)增強肩袖肌肉的力量
肩袖肌肉,指的是負責手臂旋轉的一組肌肉。增加肩袖肌肉力量的方法,就是旋轉手臂,尤其是向外旋轉,如下圖。
首先,身體側臥在墊子或床上,上面的大臂和身體之間夾一條卷起來的毛巾卷,具體位置在大臂下端靠近肘關節處;
然後,上面的手臂彎曲,肘關節成90度,肘部壓在毛巾卷上,使大臂同身體保持平行,前臂在腹部前面垂下手掌朝下;
接著,保持上面的大臂盡可能貼近身體,壓住毛巾卷,手握啞鈴或其他合適的重物,向上運動,直至最高位置。再緩緩回到起始位置,重復這一動作。
每次完成3~5組,每組上舉10-15次,組間休息1分鐘左右。
(3)肩部穩定訓練
起始姿勢有點像普通的俯臥撐,但是雙手靠得更近,雙手位於肩部下方,雙臂垂直於地面,整個身體伸直,兩腳著地,兩腳距離與肩同寬;
然後緩緩將一只手抬離地面3~5厘米,保持3~5秒,而後這只手緩緩落下,恢復到起始位置。然後另一只手抬離地面,重復這一動作。
每次練習3~5組,每組中兩只手各抬起5-8次,組間休息1分鐘。
如果力量比較弱,無法完成這種動作,可以降低難度,用膝蓋支撐代替雙腳支撐。
最後提醒一下,季節轉換之時是肩周炎的高發期。春天早晚溫差大,特別是到了晚上,氣溫下降、冷風吹襲,肩部容易著涼引發肩周炎。除了肩周炎之外,肩痛也有可能由其他的疾病引起,比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肩袖撕裂,甚至糖尿病和一些腫瘤都會引起肩痛,所以去醫院對病情作出明確診斷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