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有效的康復方案有助於恢復正常的踝關節功能,預防復發扭傷。以下介紹的康復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常見損傷,但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在你開始正規康復治療前,最好咨詢運動損傷專科醫生,對你的損傷情況進行評估,以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我比較推薦個體化的康復方案,量身定制,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康復目標:
控制疼痛和腫脹
改善關節活動度
改善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恢復神經控制和本體感覺
恢復正常運動
第一階段——損傷早期(0-2周)
目標:控制疼痛和腫脹
時機:受傷即刻需要開始,一般從傷後當天到2周的時間段,視損傷的具體情況而定。
實施:以P.R.I.C.E.M.M.作為依據(Protection, Rest,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 Modality, Medication)
Protection: 保護,防止再損傷,患肢盡量不要負重。
石膏和支具: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護,有助於更好更快的恢復。在能夠足夠限制踝關節內外翻活動的情況下,可允許適當進行矢狀面上的前後擺動練習(即足背伸和跖屈)。活動的前提必需是外側受損的韌帶最大程度地固定好。建議使用限制內外翻帶有凝膠的固定夾板,在保護制動的同時可以起冷敷作用,一舉兩得。但在康復晚期不適合使用此類支具。
Rest:休息,制動是必須的,損傷頭幾天可以使用雙拐,以減少患肢負重。康復早期過早過多牽拉損傷的韌帶可能會阻礙愈合。是否可以全負重,需要根據疼痛情況而定。
踝部周圍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只要在疼痛能忍受的情況下即可開始。
踝關節背伸跖屈等長收縮練習(所謂的踝泵),在護具保護下,只要不痛即可開始做。但是要絕對避免使用踝關節做內外翻動作。
Ice:冷敷腫痛部位(冰塊、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鐘,每天數次(可每2小時一次)。不要讓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可用毛巾隔離,避免凍傷皮膚。冷敷可以緩解腫痛,收縮血管減少出血,緩解肌肉痙攣。冷敷是比較好的方法,整個康復過程中都可以進行。
Compression:可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它可以阻止繼續出血、預防嚴重的踝關節腫脹。踝關節在腫脹消退前不建議使用粘膠支持帶包扎固定。部分踝關節護具亦有加壓功能。
Elevation:盡量將小腿和踝關節抬起高過心髒水平(比如,躺下並在腿下放置幾個枕頭)。正確的抬高下肢方法應該是:踝關節超過膝關節,膝關節超過髋關節,髋關節超過身體水平位。
Modality:早期可以做些超聲或者激光等理療,用於控制腫脹和疼痛。
Medication:藥物治療,如果疼痛腫脹較嚴重,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鎮痛類和控制水腫類藥物。這些藥主要是口服,我通常不建議急性期使用外敷藥物,容易刺激局部腫脹的皮膚,甚至引起表皮破損。
肌內貼:急性期使用肌內貼(爪形貼扎法)可以有效的緩解局部腫脹,同時幫助相關肌群放松。一般需要注意兩點:1)注意踝關節淋巴回流走行;2)選擇材質較好的貼布,防止背膠刺激及損傷本已腫脹脆弱的皮膚。急性期後可以使用踝關節加強固定貼法,有關肌內貼的內容,將在後續文章中介紹。
拐杖:需要適當活動時建議使用拐杖,不要怕難看。可以使傷腳不負重,更好的保護制動,保證活動安全。
第二階段——恢復階段
隨著疼痛及腫脹緩解,即可以開始此階段康復。通過之前的固定制定,此時損傷的韌帶基本趨於穩定,開始向愈合階段進行,輕微的應力牽拉不至於加重。
改善關節活動度
在損傷早期的2-7天裡就可以開始做踝關節背伸跖屈訓練(踝泵),但是不要內外翻。這個可以更早地恢復活動度,加強關節周圍肌力。只要疼痛可以忍受,即可進行。建議每做2-3組,每組20個左右,同時配合冰敷和抬高患肢。
可以在治療師幫助下,手法進行更大活動度的練習。同樣是踝關節背伸和跖屈動作為主。
當腫脹和疼痛控制後,可以開始一些簡單內外翻訓練。但是不要使損傷部位過度用力和牽拉。
可將足後跟放在地上,大足趾空中寫數字或字母練習。
可以在坐位使用平衡板,從背伸跖屈練習開始,再過渡到內外翻。
牽拉腓腸肌和跟腱訓練,一天多次。當然牽拉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台階或者斜坡,也可以使用彈力訓練帶。原則是先進行非負重訓練,再開始負重下的牽拉。
改善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可以在踝泵基礎上,背伸位Hold住10秒左右,然後跖屈位Hold住10秒。之後可以再增加內外翻位的10秒練習。每天做2次,每次3組,每組10次。
如果緩解不明顯,此時可以增加熱敷,然後交替冰敷。每次一般先熱敷5分鐘,然後再冰敷5分鐘。重復幾組,總的不超過20分鐘。
彈力帶輔助的肌力訓練是比較簡單且有效的訓練方法。
使用肌內貼或者輕質護具(此時不建議再使用支具夾板,以保證足夠關節活動度),逐漸增加全負重的練習。
可以開始游泳和自行車,但要確保不痛的情況下進行。
恢復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預防復發扭傷。本體感覺是一種深感覺,控制關節的運動和位置覺,是分布在韌帶和肌腱上的細小的神經末稍感受器。一般是通過平衡能力的訓練來改善本體感覺功能。可以使用平衡板,從開始坐位練習到雙腿站立練習,再到單腿站立練習。
如果沒有平衡板,也可以使用簡單的單腿站立進行訓練。如果可以輕松控制了,也可以增加難度,比如移動雙臂、扭轉身體或者彎曲膝關節。最後可以閉上雙眼,來增加難度。整個訓練需要保證安全,並且在有足夠肌肉力量恢復之後再進行。如果訓練不當或者操之過急,也容易發生再損傷。
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運動?
恢復正常運動時機把握非常重要,過早回到運動容易再扭傷。
在恢復正常運動之前,要保證關節活動度至少恢復到了80%-90%,而且能夠完成以上所述的訓練。
可以做一些固定自行車、上肢自行車、水中跑台以及游泳以恢復心肺功能。但是要根據損傷處疼痛耐受度來選擇。
踮腳行走20秒,踮腳跳躍10次,可以增加慢跑練習。
訓練時建議配帶護具或者肌內貼保護至少6個月,直到本體感覺和肌力等完全恢復。
跑步一定要選擇平坦路面,不建議在斜坡、草地或者不平的路面,容易增加再扭傷風險。跑步練習直線跑,但是可以增加曲線的行走。建議穿著舒適厚底的運動鞋。
跑步速度緩慢增加,之後可以增加加速跑。
可以增加急停轉身跑,繞樁8字跑等難度訓練。
如何預防再扭傷
大約有30-40%的踝關節內翻扭傷會發生再損傷,復發率還是比較高的。
首先功能訓練需要持續進行直到恢復完整的體適能。
重新建立本體感覺非常重要。需要加強平衡能力的訓練提高本體感覺。
肌力也是維持關節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足夠的肌肉力量可以防止關節囊及韌帶等靜力性裝置過度牽拉損傷。功能訓練中需要加強肌力訓練。
注意選擇合適和舒適的護具,也可以使用肌內貼技術。
如果合並嚴重韌帶撕裂,手術修復是防止反復扭傷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