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關於崴腳,你必須知道的幾點處理常識

關於崴腳,你必須知道的幾點處理常識

   踝關節扭傷呈自限性,可自愈,但部分患者可遺留踝關節慢性不穩定,反復發生踝關節扭傷甚至更嚴重的踝關節骨折,給病人帶很大的痛苦。

  崴腳的原因     踝關節由胫骨、腓骨、距骨三塊骨頭組成。外踝較長,防止距骨外翻的力量大,外踝遠端有外側副韌帶加固;內踝相對較短,防止距骨內翻的力量弱,在踝關節內翻時主要靠外側韌帶的繃緊達到限制過度內翻。正常踝關節內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當穿高跟鞋或走不平路面時,由於身體不平衡,導致腳向內扭翻過度,導致外側韌帶拉傷甚至連帶著小骨塊撕脫下來,即我們所說的崴腳。     崴腳後應該如何處理?     崴腳後,踝關節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48小時後左右出血及滲出才會停止。很多人認為在受傷後需立即使勁按摩,熱敷,甚至繼續活動踝關節,這樣勢必會加速出血和滲液,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痛上加痛。那麼崴腳後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呢? 關於崴腳,你必須知道的幾點處理常識   國內外通行的推薦治療踝關節扭傷的原則可概括為為“米飯療法”【RICE】。這種治療實際上是四個步驟,根據其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了RICE,這四個步驟實際上就是休息、冰敷、固定和抬高。     現在對於踝關節扭傷又有了新的認識,產生了一種叫POLICE的新原則,即保護(Protest),適當負重(OptimalLoading),冰敷(Ice),加壓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其實只是在傷後休息及恢復踝關節活動的時間上有了變化,下面我們會在介紹RICE原則的基礎上對POLICE原則強調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     1、R代表休息(Rest):立即停止行走、運動或勞動等活動,強調患側踝關節絕對不能活動以免局部腫脹繼續加重。但目前相關研究發現踝關節長時間不活動對關節有潛在損害,因此建議休息僅限於踝關節損傷初期,休息時間應盡可能縮短。對踝關節不完全韌帶損傷者在踝關節損傷後1周左右開始關節活動度鍛煉並逐漸增加負重,可使踝關節損傷恢復更快。如能在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的幫助下進行康復鍛煉則可以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踝關節功能。對踝關節韌帶完全斷裂者則需將開始活動時間推後至傷後10天以後。     2、I代表冰敷(Ice):冰敷可使斷裂的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或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冰敷應該在受傷後盡快進行,至傷後48小時,此時毛細血管出血趨於終止。方法是取冷水浸透的毛巾放在受傷處,3-5分鐘左右更換1次。也可用冰塊、冰水裝入塑料袋中直接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鐘。冰敷時應注意防止皮膚凍傷。     3、C代表加壓包扎(Compression):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後可用彈性繃帶等加壓包扎踝關節周圍。可減少組織液滲出和下肢血流灌注,理論上可以減輕患肢水腫。     4、E代表抬高(Elevation):取坐位或臥位,同時,可用枕頭、被褥或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墊高,以利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下肢抬高一般不超過30°,以免遠端足趾長時間供血不足。     冰敷、加壓包扎、患肢抬高均可通過減少組織液滲出和下肢血流灌注,理論上可以減輕患肢水腫。患肢腫脹可延緩組織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患者的個體情況不同,踝關節扭傷的輕重也可千差萬別,踝關節扭傷嚴重者可導致踝關節骨折,因此急性扭傷患者還是建議醫院就診,由骨科醫師判斷傷情及是否需要進行X線檢查除外踝關節骨折的可能性,以及制動適當的治療方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