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又叫骨刺或骨贅,是膝關節邊緣上增生的骨質。這種骨與關節的退行性演變,是機體適應性的變化,也是一種防御性的病理反應。骨質增生實際上是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病理變化特定階段的表現形式之一。也就是說,骨質增生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名稱。
骨質增生是骨科的常見病症,常發生於38歲以上的人群,50歲為高峰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在慢性積累性勞損的基礎上,則會逐漸出現各種退行性的病理變化。骨質增生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骨質增生不壓迫、刺激周圍神經及血管等軟組織,就不會有臨床症狀。膝關節為人體的主要負重關節,關節容易出現積累性的損傷。
膝關節骨質增生的主要特點,是關節主動活動時有磨擦音、摩擦感和疼痛,上下樓梯、坡路或蹲下、起立時症狀特別明顯。按壓、推擠髌骨時,可有壓痛和磨擦感,髌骨邊緣或關節間隙有壓痛。若肥厚的關節滑膜、破裂的半月板、游離體或髌下脂肪墊在關節活動時卡於關節間隙,就會產生交鎖症狀。
治療措施:
1、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避免膝關節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發病早期,堅持交替做雙則股四肌肌肉舒縮活動鍛煉。平臥位,雙下肢伸直,雙下肢交替做支腿抬高鍛煉,抬高約60度,每側下肢每次做30遍,每日重復3次,堅持三周有效。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注意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4。 X光片檢查:膝關節出現內外翻畸形,膝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明顯,骨贅形成,關節游離體出現,股骨胫骨關節面下出現囊樣改變、骨壞死、硬化骨。若出現上述情況,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