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肩頸病在艾灸面前,都不算病!

肩頸病在艾灸面前,都不算病!

  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一、肩頸結構:

  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

  二、肩頸堵塞會引起:

  1.影響面部的循環、排毒、呼吸和吸收。

  ①用了很久專業護理,但沒有多大效果。

  ②面部晦暗、沒有光澤、膚色不均、皮膚松弛與實際年齡不符。

  ③有倦容、抵抗力差、易過敏、易留色素印、長斑。

  2.頭部供血不足。

  ①頭痛、頭暈、偏頭痛

  ②記憶力減退、健忘

  ③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難以入睡)

  3.肩頸阻塞。

  手按上去後就會有痛,酸漲的現象(肌肉硬是勞損,骨頭痛是增生)。

  肩胛骨縫痛、經常四肢發麻,手腳冰涼。

  做事韌性差,易在短時間出現疲勞現象。

  4.激素分泌失調。

  腦下垂體生長動情激素、內分泌失調、心理神經敏感、易怒、不自信、多疑,頸椎變形,會造成腰椎變形,腰椎變形會壓迫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會壓迫附盆腔。

  5.同時引發內分泌失調:

  腰酸背痛,腿腳無力,易疲勞,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痛經,易肥胖,婦科感染,性生活失調,宮頸糜爛,子宮肌瘤等等。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體分為三焦,分別主:氣循環、血循環,水循環。首當其沖的就是氣循環,因為氣不行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在美容院我們的肩頸保養是以推拿點穴刮痧療法,結合植物中提取的醫療用的等級藥油和精油,從而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打通管道、淨化血液、排除毒素,起到緩解肩頸肌肉疲勞、僵硬、疼痛、幫助解決氣血不暢的問題。

  三、肩頸保養適用什麼人群?

肩頸病在<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http://www.jianke.com/zypd/' _fcksavedurl='http://www.jianke.com/zypd/' target='_blank'>艾灸</a>面前,都不算病!

 

  麻將愛好者

  家庭主婦

  患有頸椎炎、肩周炎等肩頸病的患者。

  辦公室一族(長期面對電腦、伏案工作)

  肩頸酸痛、肌肉緊張的人

  四、如果人體肩頸不好的話,會引起哪些問題?

  由於肩頸是大腦的總開關,上注於頭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經過肩頸。中醫講到調節人體最好的良方就是打通氣血,如果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堆積在肩頸,就會使肩頸硬化。

  五、肩頸堵塞會有哪些症狀呢?

  毒素堆積在肩頸以後就會壓迫血管,使血液無法很好的輸送到頭部和面部,就會引起頭部的頭暈、頭痛、大腦供氧不足,易疲勞、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還會引起面部發黃、發暗、長斑、皮膚衰老等。

  六、為什麼說肩頸是人體最先衰老的地方?

  因為人體循環是從上往下,當人體內毒素較多的時候,毒素首先堆積的地方就是肩頸,因為肩頸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毒素堆積就會造成肩頸硬化、衰老。當肩頸不通就會造成頭部腦下垂體的營養不足,不能很好的分泌生長動情激素,尤其是女性,就會直接導致內分泌失調,提前進入更年期。

  七、肩頸保養有什麼作用?

  可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疏通經脈、緩解肩頸僵硬、肌肉疲勞、肩周炎和頸椎病變。還可以改善頭暈、頭痛、大腦供氧不足、睡眠質量下降、失眠多夢等,還能使您面色紅潤。

  艾灸對肩頸病的治療很有效,而且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復雜,其實借助一些灸器,很簡單。艾灸的療效十分神奇,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這次先介紹一下頸椎病的艾灸療法吧。治療頸椎病,可以灸下面幾個穴位。每日灸一次,每個穴位灸30-4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堅持灸10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1、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灸此穴位,如果是自己施灸的話,一般用艾條直接灸是不方便的,用艾灸儀灸最方便。艾絨片貼住穴位位置,施灸時不影響做其他事,采用坐立臥各種姿勢均可灸療。

  2、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3、合谷穴:合谷經穴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4、後溪穴:後溪穴位於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具體在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